巴西總統羅塞夫遭罷黜 終結左翼政黨13年霸權
(巴西‧巴西利亞1日綜合電)巴西總統羅塞夫彈劾案最終審判,參議院週三表決通過彈劾案,褫奪羅塞夫的總統職位,並一舉終結在這個拉丁美洲最大經濟體執政歷時13年的左翼工黨政權。
參議院以61票贊成、20票反對,確定羅塞夫違反預算法罪名成立,應予彈劾,羅塞夫成為巴西自1992年以來首位遭彈劾下台的總統。她被指控多項罪名,包括在2014和2015年財政預算中,未經國會批准,通過政府控制的金融機構,違規貸款來填補預算漏洞,以及涉嫌貪腐、挪用公帑來競選、妨礙司法公正等。
週三的表決是歷時9個月的羅塞夫彈劾程序的終點,效忠羅塞夫的參議員徹夜辯論,試圖在勢已難擋的反羅塞夫陣營前做最后一搏。
罷免案通過后,羅塞夫在國會外向支持者重申清白,也承諾會捲土重來。大批支持者圍住她,並高喊新任總統特梅爾“滾出去”。
誓言捲土重來
她表示:“今天我不會說永別,而是要說再見”。她還在推特上寫道:“今天,61人,當中許多人被控貪污,他們把5400萬巴西人的選票扔進垃圾堆。”
羅塞夫下台,也終結巴西開始民選以來,執政最久、長達13年的左翼工黨霸權主義。據報導,羅塞夫落的如此下場,是因為工黨政府為了維持霸權,違反預算法,反覆作假帳或美化公共財報,隱瞞國家陷入嚴重經濟危機的事實,讓羅塞夫得以在2014年連任成功。
工黨為了維持霸權,將貪污機關化,透過國營巴西石油公司與建商掛勾收賄(選舉獻金)洗錢,使用自國營企業貪污的錢收買國會議員的支持。年復一年的執政不當,令國家陷入嚴重政治經濟危機。
這次表決結果也反映出工黨在巴西政界和社會各界的地位低落,因身陷貪腐醜聞而黯然放下權力,如同羅塞夫的政治教父、工黨籍前總統盧拉,因妨礙司法調查巴西石油公司貪瀆弊案被聯邦警方控告。
特梅爾接任稱首要搞好經濟
巴西代總統特梅爾(75歲)周三在參議院宣誓正式出任總統,並承諾帶領巴西進入新時代。
這名曾被羅塞夫指利用彈劾程序發動政變的中間偏右巴西民主運動黨資深政客,周四會前往中國參加9月4日和5日在杭州舉行20國峰會。
他當日召開首場部長會議,強調彈劾程序絕非工黨口中的政變,而他此行前往亞洲的目的之一,也是要讓國際了解巴西擁有司法安全且政治穩定。此外,政府將使國家重拾正軌,首要任務是降低失業率,促議員通過經濟改革方案。
特梅爾將任職巴西總統至2018年,他目前面臨的挑戰是陷入困境的巴西經濟和政治裂隙。
特梅爾在巴西出生,是黎巴嫩移民的兒子,曾任職法學教授,曾出任巴西民主運動黨黨魁,前眾議院議長,2011年至2016年擔任巴西副總統。2016年5月12日起暫代巴西總統的職權。
但特梅爾並不受大多數民眾的歡迎。特梅爾本人被指控腐敗。在經濟持續低迷之下,巴西人對本國政治家的腐敗醜聞相當反感。
特梅爾的升遷,標誌著左翼工人黨13年的統治結束。特梅爾內閣教育部長馬拉法亞說:“他(特梅爾)將能夠掃除病理左派的思想。”
總統換人無助國家脫困
羅塞夫經過9個月爭扎,始終難逃被彈劾的命運,但把她攆下台能否換來巴西政治和經濟困境的出路?答案卻是否定的。
《美聯社》報導,特梅爾“坐正”總統之位后,首要任務是整頓國家財政。隨著大宗商品超級周期結束,加上巴西經歷數年宏觀經濟管理失當,政府庫房付上沉重代價。要撥亂反正,當局必須作出結構性改革,限制開支、削減福利,並增加稅收,但此舉猶如對不滿政府的中產火上加油,勢難得到黨派林立的國會支持。
此外,羅塞夫在任期間,政府太過依賴部份產業,令政策被扭曲,如何改革巴西營商環境,將成為特默政府的重大考驗。
南美左派3國召回大使抗議
巴西左傾的執政工黨對權力的長期控制終結,招致拉美地區左派國家的憤怒回應。委內瑞拉、玻利維亞和厄瓜多爾周三宣佈召回駐巴西大使。
台灣《中央社》報導,委內瑞拉外交部譴責羅塞夫被褫奪總統職位是議會政變。聲明說,委內瑞拉決定明確召回駐巴西大使,並凍結與議會政變后出現的政府的政治和外交關係。
委內瑞拉、厄瓜多和玻利維亞的左派領袖,向來與羅塞夫和前任的魯拉友好。委國總統馬杜羅指美國在幕后推動這場罷黜行動。
馬杜羅在電視轉播演說中說:“這場政變不僅針對羅塞夫,也是針對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這是針對我們。”他說:“這場攻擊打擊了民粹主義、進步主義和左派行動。”
古巴政府則稱羅塞夫被罷免在某種程度上是對拉美進步政府的“帝國主義式的”攻擊。
美國國務院則表示有信心繼續保持與巴西緊密的雙邊關係,還表示巴西民主制度的推行符合憲法。
羅塞夫續保有公權
巴西參議院通過彈劾議案,羅塞夫被罷免總統職務,但禁止她從政的議案就未獲通過,為她東山再起創造空間和迴旋余地。
《新華社》報導,根據最初的規定,如果羅塞夫遭參議院彈劾罷免,不僅要失去總統寶座,而且在今后8年里將不能擔任和競選任何公職,甚至不能在巴西的公立大學任教。
在勞工黨議員堅持下,巴西參議院對羅塞夫的投票最終分兩次進行,分別對是否彈劾羅塞夫和是否禁止羅塞夫8年公權進行投票。
結果,彈劾案獲通過;禁止羅塞夫8年公權的投票,雖有42票贊成,36票反對,3票棄權,因贊成票少于54票,羅塞夫將繼續保有公權。
大男人主義當道
南美3女總統陷危機
巴西總統羅塞夫遭彈劾下台,阿根廷前總統克里斯蒂娜被控危害國家財政,智利總統巴切萊一度高漲的人氣也跌跌不休,南美這3國女性領袖同陷困境。
分析家認為,性別並非她們遭遇目前問題的肇因,但她們的聲勢由盛而衰,凸顯出這個地區仍是大男人主義當道,尤其是在政壇。
《紐約時報》報導,左傾理念、曾為第一夫人的克里斯蒂娜2007年當選,成為阿根廷第二位女總統,也是阿根廷第一位由民主選舉產生的女總統。她的政府有多位高官涉貪,包括副總統都涉案,她雖否認捲入醜聞,仍遭起訴。
羅塞夫遭彈劾,也受政府爆發貪腐醜聞影響,她雖未遭直接點名調查,仍成眾矢之的。
強大力量抗拒改變
巴切萊先后在中左派民選政府的衛生部和國防部擔任顧問,2002年成為智利首位女國防部長,2006年成為智利第一位,也是南美洲第一位、拉丁美洲第三位女性民選總統。她在2010年卸任時獲得超過80%的支持率,2013年再次當選總統,如今因媳婦捲入醜聞支持度重挫。
阿根廷著名政治評論家貝倫施泰因指出,女性在拉丁美洲政界取得進展后,如今出現倒退之勢,顯示“有強大力量抗拒改變”。
美國奧克拉荷馬大學性別政治學教授賈拉爾扎伊說:“女性領袖好像要概括承受男性貪腐造成的所有衝擊。這種現象背后若無性別因素才令人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