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4日綜合電)梵蒂岡教廷週日為19年前去世、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特蕾莎修女舉行封聖儀式,肯定她生前獻出一生照顧窮人所作出的貢獻和努力,確立她的聖人地位。
教宗方濟各于當天早上,在梵蒂岡聖彼得廣場廣場主持彌撒,並宣佈特蕾莎修女為“聖人”。超過10萬名信徒到廣場親身見證,至少有15個國家或組織派代表出席
特蕾莎修女生前在印度服侍,在加爾各答成立仁愛會,受到萬人敬仰和尊重。雖然她生前死后受到不少批評,但全球各地許多天主教徒都視她為典範。
特蕾莎修女生前獲得無數榮譽,其中包括1979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她一生中曾18次被提名為年度最受尊敬人物中的十大最受尊敬女性之一,並在20世紀80至90年代間數次當選。
1999年,特蕾莎修女被美國人民投票選為二十世紀最受尊敬人物榜單之首。
特蕾莎在1997年9月5日逝世,享年87歲。封聖儀式剛好在她逝世19周年前夕舉行。
對天主教徒來說,聖人除了是修德成聖的楷模,更是分擔了耶穌作為天主與人之間的中保,因此也是代禱者。信徒有不同需要可向不同主保聖人求助,例如聖安多尼是失物者主保、聖猶達是絕望事件的主保等。教會一般都會編寫敬禮聖人的經文,並將他們的名字列于禮儀日曆中,供人追念或敬禮。
封聖神蹟受質疑
在天主教中,經過宣福禮的真福者,再出現過兩次神蹟,經過教會確認后,就可以舉行封聖儀式,宣布承認這個人為聖人。
特蕾莎修女1997年過世后,隔年罹患胃癌的印度女子貝斯拉和2008年腦部嚴重感染的巴西男子安椎諾,分別向她祈禱后竟不藥而癒,信徒認為她死后一定是上天堂,才能向天主求情,才有神蹟發生,因而達封聖標準。
但貝斯拉的醫生后來表示,病患胃癌消失是醫療見效,不是神蹟。
特蕾莎修女死后,前教宗若望保羅二世當時原想馬上為她封聖,但樞機主教們擔心可能開啟惡例加以阻止,但若望保羅二世仍將原本死后5年才能展開封聖程序的規定,提前到死后2年,並于2003年10月認可特蕾莎修女治愈貝斯拉為第一個神蹟,同年把她列入“真福品”(beatification),位階次于聖人,當時就有30萬人參加宣福典禮。
接著,方濟各去年12月認可特蕾莎修女治愈安椎諾為第二個奇蹟,並于今年批准封聖。
貧民窟聖人惹爭議
特蕾莎修女是阿爾巴尼亞裔羅馬天主教修女和傳教士,1910年生于現在的馬其頓首都史高比耶,16歲成為修女,1929年到印度傳教,並創辦仁愛傳教修女會,設立“垂死之家”收容罹患愛滋病、痲瘋病、肺結核等重病的窮人,后來于1997年辭世。
她終身將服務貧苦視為己任,因而被視為貧民窟聖人。
然而,特蕾莎修女也遭受不少批評,包括很少為末期病患減緩疼痛,或根除造成貧困的原因。英國醫學期刊《刺胳針》與加拿大兩所大學的不同研究報告都指出,特蕾莎修女在加爾各答經營的垂死之家環境髒亂、醫療品質低下,許多照護者沒有醫療背景也未受相關訓練,因此無法辨別部分病人其實還能被救治,讓這些人躺在病床等死。
目標是照顧窮人
此外,也有人批特蕾莎修女逼人改信天主,加爾各答醫生恰特吉說:“要垂死、昏迷的人改信教,是非常低級、噁心的行為,特蕾莎修女根本是以企業化規模在做這種事。”
已故英國作家西欽斯亦曾拍電影《地獄天使》,批特蕾莎修女,拒絕為病人提供基本照護,逼他們向天主尋求慰藉;也有前義工指控特蕾莎修女收了海地獨裁者杜華利和美國銀行家數百萬美元捐款,卻未把錢用來照顧病人,修女們只是用水洗過針頭就重複再用。
仁愛傳教修女會駁斥前述指控為“垃圾”,“特蕾莎修女的目標不是蓋五星級醫院,而是照顧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