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南:一起成為生命守護者 | 中國報 China Press

劉國南:一起成為生命守護者

(心理輔導學碩士、馬來西亞註冊及執證輔導員)



2011年至2015年,衛生部和教育部曾每年針對6000名學生,年齡介于7歲至17歲即總計3萬名小學至中學的學生展開了一項抗壓力調查,報告顯示學生最常面對的狀況包括憂鬱、焦慮、精神錯亂和壓力過大,平均每10名學生當中,就有兩人患上精神疾病,這比例非常驚人!

早前世界衛生組織也曾指精神疾病將在2020年成為全球患者第二大疾病,根據數據顯示90%自殺身亡者都患有至少一種精神疾病,其中最常見就是憂鬱症。每年全球有超過80萬人死于自殺,平均40秒就有1人以自殺結束自己寶貴的生命。

憂鬱症可預防治療



我國在過去20年,每10萬大馬人就有7至12人是死于自殺,平均每天有1至2宗自殺身亡事故,幾乎每天翻開報章都會看到類似新聞,這怎么不叫人擔心呢?

一般憂鬱症患者都會有症狀,患者會長期情緒低落或脾氣暴躁、經常失眠、食慾失調、無法專注、自責、自卑、絕望、無助、焦慮、不安、有幻覺、甚至腦海浮現自殺念頭。

其實憂鬱症是可以預防與治療的精神疾病,但是由于社會大眾普遍上缺乏對精神疾病的和自殺行為的認知,往往導致許多患者或家屬卻步不前,沒有提早給予適當的治療,導致最終后果不堪設想。

“聯繫、溝通、關懷”為今年世界防治自殺日的主題,簡單說明現今社會要預防自殺就要先騰出時間和空間跟身邊的家人朋友聯繫問候,互相成為彼此的支持系統。

接著溝通回應更是良好關係上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以促進彼此關係。最后則是關懷體恤及支持陪伴,若發現任何一方有心理層面的需要,坦然轉介尋求專業治療或輔導,一起來成為生命的守護者。

防治自殺人人有責

自殺一般都有前兆,比如自殘、厭恨自己、感到沒有生存意義、陷入無助絕望、自我封閉、拒絕社交互動、重度憂鬱后突然顯得平靜、反常地向他人作最后道別、尋找死亡的方法、反覆出現“死”的念頭。

如果身邊有人透露有自殺的意圖,我們當下絕對不能答應為對方保密,更不能讓他獨處,直到他獲得專業助人者如心理醫生或心理輔導員的護理。

防治自殺人人有責,希望社會各個階層人士在日常生活中一起實踐這守護生命的三部曲:一問(聯繫)、二應(溝通)、三專介(關懷),大家攜手降低自殺風險!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