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張書樂
(居鑾1日訊)居鑾德教會紫鑾閣德育班,以誦讀中華經典作為課程的主要內容,以“學道德模範,誦中華經典,做有德之人”為教案,展開誦讀活動,積極灌輸中華傳統美德。
該會希望通過德育班,培養出有德、有根、有愛、有禮的新生代。
紫鑾閣德育班自2013年開班,至今已邁入第4個年頭,已有超過300名學生,學生年齡介于5歲至12歲,而在60多位志工中,約八成以上是家長,受過培訓后,到德育班傳授中華經典教育課程。
學生除了誦讀弟子規、論語、三字經等經典,志工也通過故事、影片、歌曲、角色扮演、節慶、遊戲、手工等教導學生生活禮儀和行為品格,傳承中華優秀文化。
注重快樂學習
德育班培訓與策劃巫英香受訪時說,雖然社會上已有誦讀經典類似概念,不過紫鑾閣是第一個在全國以“德育班”,來推行聖賢經典教育的單位。
她說,德育班和普通的誦讀經典課程不同,較注重生活實踐、品格教育和快樂學習。
她說,《弟子規》裡說“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亂頓,致汙穢。”這句話是要人們在外要注意服裝儀容的整潔,在家也要養成把衣服收好的良好居家習慣。
“為了讓學生們理解這個道理,德育班也讓孩子們在課堂上學習綁鞋帶、折衣服和縫紐扣,讓他們體會母親做家務的辛勞。
她說,德育班傳遞儒家文化教育,並結合多元化的教學課程,以培育孩子成為知書達禮,有仁有愛的生命典範為目標,培養出德智均衡發展的下一代。
經典教育弘揚到社區
紫鑾閣也努力把經典教育弘揚到友閣和社區,目前,實里拉龍村民協會、古來紫靄閣、新邦令金紫濡閣、烏魯地南濟安善社、加亨華小家教協會、豐盛港紫林閣、永平紫安閣及金馬崙振勝閣都有開班
德育班主任陳智良說,他們到友閣舉辦分享會或交流營,讓有興趣開辦德育班的友閣,了解運作和課程綱要,繼續傳承儒家文化教育。
他說,除了西馬,該閣也到東馬友閣推廣德育班,東馬友閣也積極到來考察,今年4月中旬沙巴亞庇紫瑞閣及拿篤紫瑜閣亦到居鑾紫鑾閣及古來紫靄閣取經學習。
“沙巴拿篤德教會紫瑜閣,剛在8月開辦德育班,成為第12個萌芽的種子。”各地都以相同的課程綱要授課。
辦活動推廣中華文化
除了背誦經典,德育班也舉辦各種活動推廣中華文化、增加學習樂趣及促進親子交流,每個月將有3堂課和一項活動,讓學生們享受學習過程。
巫英香說,活動也多樣化,如“春心吹梅”、識中草藥、感恩雙親節、慶祝中元節和舉辦捏面人活動、組裝生肖燈籠慶中秋等等。
她說,今年也首次辦親子嘉年華,通過一起玩遊戲,來拉近父母和孩子的距離。
她說,此外也通過“兒童饑餓行動8小時”自辦營,讓學生對全球饑餓與貧窮課題有更深一層的了解, 並灌輸他們助人為快樂之本的道德觀。
德育班分為初級班和中級班,初級班以弟子規為主,中級班則以論語、弟子規和三字經等經典為主。
弟弟變得有禮貌
●李淑瑋(21歲,學生姐姐)
我的弟弟今年7歲,來德育班已經3年了,看到他有很大改變,不只變得很有禮貌,也會自動自發幫忙做家務。
德育班有給學生們一個表,只要幫忙做家務,媽媽就可以在表上寫一分,集滿了就可以帶來給德育班老師。
學生性情更溫和
●洪秀慧(35歲,志工)
很多學生上了德育班后都有所改變,從一開始,不願配合上課、不願開口朗誦經典、哭鬧等,變成真心喜歡來上課,性情也變得更溫和。
我本身在教導過程中,比學生學得更多,不只有機會接觸不曾學習過的經典,也得花費很多功夫備課,才能把知識傳授給小朋友們。
個人的能力畢竟有限,學生待在德育班的時間很短,大部分時間還是在家裡,因此父母的教育和親子交流,對學生的品格教育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