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仙医话‧中药剂型变化奇巧 | 中国报 China Press

逸仙医话‧中药剂型变化奇巧

特约:文正球



华人的“药食同源”说得实在贴切。我们做饭变化多端,大米可以做出米饭、米粉、汤圆、粽子等各种形态,面粉能做包子、面条、烧饼、油条……也变化万千,殊不知我们的中药为了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制剂也有许多奇巧变化,这就是“剂型”。

令人想不到的是,中药的剂型竟然有“汤、酒、茶、露、丸、散、膏、丹、片、锭、胶、曲”十多种,还有条剂、线剂等多种内服、外用的类型。

之所以要制成这些不同的剂型,都是有它的道理的。比如我们最常用的“汤剂”,是加水煎煮药方所开的中药,马来西亚称为“煲药”。



这种剂型的特点是吸收快、作用迅速、加减灵活、针对性强。所谓“汤者,荡也”,药汤进入肠胃马上散发开来,能迅速地扶持正气,荡涤病邪。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外感风寒发热怕冷了,热热地喝一碗“麻黄汤”下去,顿时就会退烧轻松许多。

除了汤剂,其他剂型也各有特点,各有长处。把药浸在酒中,待药性溶入变成“药酒”,叫做“酒剂”,这种剂型借助酒力让药性透入经络关节,对需要舒筋活血的风湿痺痛特别有效。

而“茶剂”是把药物制成块状或粉末,像喝茶一样沸水一泡就喝,可谓方便快捷之至。而“露剂”在儿科和轻症上使用最多,药力相对而言比较轻微,是将中药加水蒸馏,喝其蒸馏出的药液。这几种都是液体。

“丸剂”也是我们常服的剂型,是药物加水或加蜜制成的丸子。这种剂型服用方便,因为“丸者缓也”,所以多半适用于慢性或者虚弱疾病的调理。

“片剂”古今不同

不过也有些是可以治疗急性病的,比如现代研发的“救心丸”,已成了冠心病患者的必备之药。“片剂”也有古今的不同。

古代是将药切成片煎煮或含服,而现代是将药物碾成细末压制成型了。散剂、膏剂、丹剂、锭剂都有外用和内用两种,根据病情需要采用。

此外还有阿胶那样熬制浓缩的“胶剂”、药粉与面粉一起发酵制成的“曲剂”、药末搓成可以插入伤口的“条剂”、治疗痔疮等疾病用药汁浸过的“线剂”、外用浸洗的“洗剂”、药物烧烟薰治的“熏剂”……每一种都浸透了历代医家的经验和智慧。

(九)

文正球──中国中医大学毕业,具多年临床实践经验,担任威马可国际中医学院学长、教授。


*本网站有权删除或封锁任何具有性别歧视、人身攻击、庸俗、诋毁或种族主义性质的留言和用户;必须审核的留言,或将不会即时出现。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