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空間‧許連城:邊做邊玩 創意無限

1992年我國贏得湯姆斯盃,許連城首次製作類似的羽毛球燈籠;來到今年為歡慶我國羽球隊贏得奧運銀牌,許連城與太太張秀玲第4度製作羽毛造型燈籠。它除了會旋轉,還會發出聲音呢!

冰雕上舞獅,為許連城在新加坡比賽中贏得最高榮譽。

月到中秋分外明;中秋賞月,是人生一大美事!

除了賞月,中秋節提燈籠更是不少人的兒時美好回憶。

雖然自製玻璃紙燈籠已少見,但依然有人堅持培養小朋友傳承提燈籠的文化。

只不過所提的燈籠,已從傳統七彩玻璃紙製,轉換成播放音樂的電子燈籠。

對小朋友來說,傳統的彩色紙製燈籠,外形古板、老套,毫無吸引力;吸睛程度遠不及塑料卡通燈籠,不但安裝了LED燈,有者還會一邊旋轉,一邊播放音樂。

但有一點不可否認的是,論節目氣氛,新款塑料製品的確是不能帶出佳節氣氛。現年63歲的許連城,三十多年來一直不斷積極參與傳承此文化的使命,趁著中秋來臨之際,透過各個工作坊傳授燈籠製作的技巧,從中提高孩子的藝術創造力及促進親子關係,教他們自行製作一個屬于自己的中秋節燈籠。

他從不曾“拜師學藝”,三十多年前的單純舉動,是為兩個女兒打造親子活動,結果一次之後“欲罷不能”,從此愛上燈籠製作這條路。

越是鑽研,讓許連城越是發覺燈籠的製作技巧,包含造型、供電、色彩等多元組合。他製作的燈籠對象有動物與蔬果造型等,不必預先起草稿,只在心中佈局,以及多留心觀察主體外觀、動作姿態,甚至神情,即可完成作品。

製作比賽常勝軍

許連城可以直接用鐵線扭折出主體骨架結構、姿態,再來依序增製布、飾品與色彩配搭等。過程雖繁複,但他不厭其煩,就純粹以一件藝術品的價值去設計,讓整件作品的製作更精緻、完美化。

他製作燈籠,手藝高超,是大馬少見的專業燈籠工藝師,熱愛程度就連到新加坡為女兒陪月期間,也爭取時間以冰雕上舞獅燈籠,在當地參加比賽並廣獲好評。

數十年來許連城是燈籠製作比賽的常勝軍;幾乎每年參賽作品都榜上有名,而且還獲得很高的名次。這些作品大多數依然保留在家中,他還可道出每件作品的出處,以及當時所使用的物料。可見他是多麼熱愛製作燈籠。

他的作品曾經被外國人所賞識,常被海外燈籠製作者視他的作品為參考和模仿的對象。不過,遺憾的是甚少民間團體自動推動此文化,以致此藝術已現人才凋零。

造型栩栩如生的榴槤和紅毛丹燈籠,宛如真實版的水果盤。

與時並進是許連城的堅持,他今年的大作是以神奇寶貝Go的“水精靈”Vaporeon為靈感。完全不需要畫圖、起版,扭扭拗拗就可完成造型。

生活物品都是好材料

踏入他家客廳,只見到處擺放著大型燈籠。那都是他近年來的部分作品。每件作品都是以生活隨手可得的物品循環再造,經過他巧手改造噴漆後,讓它們的造型變得栩栩如生;有者甚至近距離觀賞,也未必能看出它的原來物質。

兩個合併起來的塑料飲料瓶,經剪貼噴漆後變成新鮮甜椒;透明水管剪開後用來編織成實用籃子、優酪乳飲料瓶搖身一變成為盛開的荷花;透明塑料硬片化身成荷葉,甚至連保麗龍飯盒也能變成大白菜,少一點創意和投入都不可能讓丟棄物再生。

“我們生活中所用到各種物品,其實都是環保燈籠的好材料。不怕辛苦不厭棄的嘗試,就能讓你有源源不絕的創新概念,你說怎麼不讓人玩得越來越陶醉?”

許連城表示,他最大的期盼是在得到有相關團體的支持推動這項文化傳承,鼓勵更多人參與燈籠製作。而他也積極把作品朝向精緻化方向發展,展現傳統花燈的細膩藝術與工藝美學文化。

傳承手工自製燈籠

中秋月圓高高掛,象徵月亮的燈籠向來都是傳統中秋節必備,不過隨著人才凋零及成本上漲,人手紮作的紙燈籠,已成了稀有“寶物”。

記者在他住家中,見識到他如何隨心所欲,把兩條以黏紙固定的鐵線,扭轉成一個充滿懷舊風味的玻璃紙燈籠。

這種彩色玻璃紙燈籠,過往曾一度在中秋節來臨前賣得成行成市,每逢中秋在巴剎的玩具檔口均會掛上多款色彩鮮艷的玻璃紙燈籠,充斥著佳節氣氛。

但近年,也真的很難買到。如今所賣的“燈籠”是以塑料製成的電子燈籠。有店主直言為節省成本,現在已沒有人再手紮燈籠。再來的原因是,家長也居於安全理由,避免孩子觸及蠟燭和點火,進而加劇紙製燈籠的沒落。

傳統中式燈籠是以鐵線及玻璃紙製成,如金魚、蝴蝶、兔子等造型最為吸引。每當受邀為小朋友進行工作坊,就是從這種傳統燈籠做起,期盼為孩子帶來創作上的啟發。

分享手藝重拾童趣

相信不少人在小學時期也試過親手製作燈籠的滋味,今年與其花錢買現成的花燈,玩過後便當廢物棄於一旁,不如自己親手做?既能夠勾起兒時回憶之餘,也訓練都市人普遍缺乏耐性。

許連城積極分享傳統手藝的精髓,由零開始紮作一個蝴蝶燈籠,切切實實付出心思和時間,換來的除了是獨一無二的燈籠,更是金錢買不到的滿足感。

過程中的一些竅門及技巧,有如何把兩支鐵線綑綁好、拗鐵線時要用陰力,以及如何正確綑綁束線帶等,過程中還可學習耐性與毅力。

他說:“我教班的主因是要傳承紮作這種工藝,想讓新一代了解它的樂趣。做得好與否並不是重點,畢竟這主要取決於經驗,重要的是過程中大家投放了多少耐性,只要肯花心思,就算做得慢,也一定能做出滿意的作品。”

自我挑戰激發創意

退休前,許連城從事食品機械業,1982年得知哥哥擅長製作走馬燈籠,為了自我挑戰,帶同太太和兩名女兒著手參與製作,從此激起他的創作興趣。

傳統的走馬燈都是以蠟燭點燃,讓燈籠內依循熱氣原理令走馬燈不停的旋轉,但熱氣原理會衍生許多不必要的突發問題。因此,他隨後改用電動馬達來操控走馬燈,讓創意燈籠的效果更趨完美與完善。

對他而言,生活的意義就是要不斷勞動,讓腦筋不斷思考。“我期待能有一天,燈籠製作就像我國舞獅般受重視,並代表到國外出賽,為國爭光!”

製作步驟:

傳統玻璃紙燈籠製作材料簡單,只要有彩色玻璃紙、鐵線、束線帶、漿糊、鐵鉗。

1‧在紙板上畫出要做的燈籠輪廓(如圖中的蝴蝶圖案)。一般上若非要大量製作相同造型,不建議一定要做此步驟,反而隨心意造型,可能帶來更大驚喜。

2‧兩支鐵線用黏紙黏好,方便彎拗出相等、對稱的造型。

3‧可用鐵鉗加強彎曲部位,令線條更自然流暢。

4‧用束線帶來固定接駁部位,記得在中間位置安裝蜡蠋架。

5‧黏上彩色玻璃紙,拉平並以吹風筒吹干,這樣就能減少紙表面的褶皺,最后塗上顏色等裝飾。

蝴蝶燈籠完成圖。

市场脉搏
更多
看影音热议更多
健康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