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影怒放系列(2) 杨剑:金融危机见生机 | 中国报 China Press

韩影怒放系列(2) 杨剑:金融危机见生机

★八月照相馆
★八月照相馆

韩国电影其实历史悠久,早在日本殖民地的20年代就有出品,只是不像日本,没留下太多旷世杰作,直到1945年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才开始复苏迹象。



在1949年出现了有史以来的首部彩色片《女人的日记》,可惜进入50年代,又出现了朝鲜南北的分裂战争而大受影响。到53年内部战争结束后,才在政府支持下而发展得比较蓬勃,那个时期的代表性作品有金绮泳的《下女》、俞贤穆的《误发弹》及李奎焕旧片新拍的《春香传》等。

到了70年代,电视的普及给电影又带来极大的冲击,产量大幅度减少,79年发生总统朴正熙遇刺,金斗焕为代表的新军人政权上台,国家的民主运动与独裁政权的斗争不断,国家动乱,经济衰败,再加政府放宽美国电影进口额,韩国电影人卒在逆势中求存,虽有林权泽、郑智泳等新一辈导演崛起,但因环境限制,而溃不成军。

97年亚洲发生金融大风暴,韩国首当其冲,但却万万想不到,这个20年前人人闻风色变而今天仍叫人记忆犹新的经济危机,竟为韩国电影带来契机,成为崛起的转捩点。



成功非靠大量金钱

原因是1997年在金融风暴的冲击下,当时韩国的大企业开始收缩在电影业的投资,却无形中造就了一些手上仍有资金的中企业家,认为在股票市场不稳,银行利息又低,而投资空间大大压缩后,电影反而是较有保障的资金避难所,因此纷纷投入战场,政府也在这非常时期开辟了多个基金的管理机构,使到投资集团感到较放心,导致电影业有了充沛的拍摄资金。

不过电影和音乐行业一样,成功并不只靠大量金钱,需要有创意再加上能抓准群众口味而推出引起大家共鸣的出品才能水到渠成,韩国电影人难得之处是能够举重若轻。思路清晰,不为主义思潮困扰,抱着要得到国民肯定,所需要的是正确票房奏捷信念和宗旨,所以作品以商业为前提,以票房成绩为依归,制作素质不妥协,才能完全扭转局面。

这种在金融风暴人心恐慌之下,的确是以大韩民族的意志力,来为国家电影存亡作出浴血的奋斗心态,才能达到今天作品得到全球尊敬,并成为世界少有能推开美国电影霸权腐蚀自己市场的国家。

而在这段投资架构“转型”期间,韩国拍出了全国感动的文艺爱情片《八月照相馆》,而真正走出本土之作却是被称为韩国电影复兴的里程碑的《生死谍变》,当年在韩国的票房竟压倒全球轰动而无往不利的美国巨片《铁达尼》而令人侧目!


*本网站有权删除或封锁任何具有性别歧视、人身攻击、庸俗、诋毁或种族主义性质的留言和用户;必须审核的留言,或将不会即时出现。
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