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春:沒敘述故事削減情感 中華文化越變越無趣 | 中國報 China Press

張大春:沒敘述故事削減情感 中華文化越變越無趣

紫藤集團創辦人林福南(左起)、大將出版社社長周若鵬、張大春、主持人林韋地,以及大將出版社副社長林明志。
紫藤集團創辦人林福南(左起)、大將出版社社長周若鵬、張大春、主持人林韋地,以及大將出版社副社長林明志。

報導:吳鑫霖/方俊心
攝影:陳梓健
‧《文章自在》茶敘‧
(吉隆坡8日訊)曾經以完善保留中華文化自居的台灣,雖仍以中文為主流,但在面臨中華文化元素的不斷消失,以及很多故事沒被敘述,情感甚至會被取代、削減,中華文化中原本有趣味的知識變得無趣,甚至被忽視而蕭瑟。



台灣知名作家張大春今午在在大將出版社舉辦的《文章自在》茶敘見面會,以問答的方式與二十多位讀者近距離接觸,輕鬆談文學創作。

張大春主張寫文章與寫作文不同的張大春,在回答讀者問題“是否會開寫作班”時說,“開寫作班要花的時間是很長的,但授課時間兩個星期就可完成,學生卻得付昂貴的學費,不划算!”

寫作是學習



他建議有興趣創作的人,不妨自主學習,“寫作不是教的,寫作是學習,不論是文學創作、音樂、美術、設計等,學習是主動而有動機的。”

近幾年的張大春談創作都離不開李白,每天清晨六點半起床以後,他都會把李白請到書桌前對話,討論一下李白是怎樣的一個人?

張大春說:“有時候李白會不同意我的想法,有時甚至頑強抗拒,有的時候,他會欣然接受,我會跟李白說:‘這首寫壞了!我幫你改一改好不好?你寫的雲夢大澤,那麼大的湖為什麼不寫一篇賦呢?也許你寫了,但遺失了對吧?這樣吧,我替你找回來!’於是我就寫了兩千字的《雲夢賦》。”說完,張大春不忘幽默地說:“或許將來大家都不讀書的時候,有人會誤以為我寫的《雲夢賦》是李白的。”

《文章自在》的出版,則是在《大唐李白》打書期間的插曲。“那時候我的孩子正面臨作文課的欺壓!但我認為老師不是故意要欺壓孩子,而是在台灣,教育政策的誤導致使老師不得不欺壓孩子。”張大春就在不知不覺中,慢慢把這本書給寫出來,他希望大家是在寫文章問不是寫作文。

偷渡情報給孩子
擁好奇心就會學

張大春說,自己是從教育體制裡逃跑的人,父親希望他在大學教書,但是他教了幾年后,趁著父親沒空管他的空檔,偷偷辭去大學教職。

談到教育,大家都會想到孔子,而孔子注重“因材施教”,張大春面對他的學生,只有一個形容,“懶惰”,他沒有管教他們的耐性。

因此對于現場讀者提問,教師該如何協助孩子在應試教育制度下找到學習樂趣,他認為自己“沒資格給意見”。他說馬來西亞的課題,應該由本地的專家學者探討。

張大春育有一子一女,對家庭教育有自己一套方法。他指亞洲國家的教育制度常常“以考試帶領教學,把學生考得五穀不分,四體不勤”,這種時候,家庭教育可以扮演引發學習熱情的角色。

“偷渡情報給孩子,不要給他感覺你跟他說的這些跟考試有關。偷渡得越豐富,他們對世界的好奇心就越大”,自然就不必擔心孩子不會自主學習。

至于偷渡方法,他是從孩子感興趣的面向下手,比如兒子張容喜歡NBA籃球賽,他就從球星Kobe Bryant(柯比)的名字“Kobe”談到了日本九州;女兒張宜學音樂,他就引導她發現兩首曲子在韻律上的共同點與歌詞的意思等。

“利用現行教育制度的漏洞,他沒教的你來教”,這樣就不擔心。他最憂心的是,文化元素正從教育裡大量流失,已經到了不改革不行的程度,然而這一切都必須交由更高瞻遠矚的人來規劃與執行。

新聞背景
張大春──台知名作家

1957年出生,山東濟南人。台灣輔仁大學中文碩士。作品以小說為主,已陸續在臺灣、中國大陸、英國、美國、日本等地出版。

張大春的作品著力跳脫日常語言的陷阱,從而產生對各種意識形態的解構作用。在張大春的小說裡,充斥著虛構與現實交織的流動變化,具有魔幻寫實主義的光澤。八零年代以來,評家、讀者們跟著張大春走過早期驚艷、融入時事、以文字顛覆政治的新聞寫作時期、經歷過風靡一時的「大頭春生活周記」暢銷現象、一路來到張大春為現代武俠小說開創新局的長篇代表作《城邦暴力團》、以及開拓歷史小說寫法的《大唐李白》系列,張大春的創作姿態獨樹風骨。(摘自《文章自在》)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