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秘密‧百年古董保險箱憶舊時光 遮蒂亞爾族 18世紀莊家 | 中國報 China Press

零秘密‧百年古董保險箱憶舊時光 遮蒂亞爾族 18世紀莊家

■雖然曾經熱鬧的錢莊已人去樓空,但老店依然保留前經營者留下的古董保險箱及各種古物。
■雖然曾經熱鬧的錢莊已人去樓空,但老店依然保留前經營者留下的古董保險箱及各種古物。

■設計精致的古董保險箱,估計有百年歷史,獲視為無價之寶。
■設計精致的古董保險箱,估計有百年歷史,獲視為無價之寶。



報導 / 攝影:劉美嬌
(麻坡7日訊)百年古董保險箱開啟了時光墜道,走入18世紀麻坡最熱鬧的金融街,回顧“遮蒂亞爾族”遠渡重洋到馬新從事放貸生意的興衰。

麻坡大馬路在18世紀時期,位于靠近碼頭的地段,曾經有一排約20間商店,皆是開設錢莊,也算是當年最熱鬧的金融街。

這些從事放貸生意的經營者,是來自南印度淡米爾納德邦縣的“遮蒂亞爾”族(Chettiar),貴為貴族的他們為追求更美好的生活,要洋過海到南洋(即馬新)從事放貸生意。



如今,該路8號門牌的一個百年老店,竟保留了此族群留下的古董保險箱、錢箱、木櫥、廚具、古石磚等富含歷史價值的寶物。

合法放貸

《中國報》記者日前特前往老店尋秘,從印度放貸者遺留百年古董保險箱中,搜出一件件漸被遺忘、甚至不為后代所知的歷史。

據探悉,遮蒂亞爾族曾在大馬路活躍,借錢給本地人做生意或購買地皮,那個年代的“莊家”,一個保險箱相等于一家“公司”,且大家“排排坐”做生意的情景,老一輩的麻坡人仍印象深刻。

唯隨著銀行的設立后,遮蒂亞爾族在麻坡放貸生意逐漸走向沒落,許多后裔決定結束營業,返回祖國或轉行。

市民吳福春(65歲)告知,那年代,錢莊“秘書”席地而坐,與顧客談生意。

他從父親與老一輩的印度朋友口中得悉,麻坡以前沒有銀行,地方華人或各種族,如果要買園坵、房子或創業等,皆是到大馬路來向從事放貸的遮蒂亞爾商人借貸。

他說,他們從事的是合法放貸生意,且這個族群都是由男人南下做生意,甚至發揮“遮蒂亞爾族人一家”的精神,互相照應。

保險箱多重加鎖保密

吳福春指出,每個古董保險箱至少須要2個鎖匙開鎖,另以鎖頭加鎖,非常保密。

他說,商人們須要這些工具放錢,還有合約、地契、帳簿等重要文件。

他透露,大部分保險箱和錢箱仍可以被使用,但他並沒有佔用,僅保留在旁,如果有人有興趣,則會進來細細觀賞和研究。

他坦承,許多人對這些超過100年的古董嘆為觀止,他們認為這些由德國、澳洲、英國等國家製造的古董已難找。

走進這老店裡,民眾也可以看到許多堅固且古色古香的木廚,另牆面上印度傳統風味濃厚的瓷磚及神象古畫,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吳氏也帶領記者參觀當年遮蒂亞爾族煮食的老廚房,其中更保留專門把香料磨成咖喱粉的磨盤和廚具。

他說,由于不必使用后院的部分,各爐灶、廚具等無須拆除。

創立最古老興都廟

麻坡最古老的興都廟──納都哥泰基廟(Nattukottai Chettiars’ Temple),是由印度遮蒂亞爾族創立,也是麻坡著名地標之一。

這座位于三馬路的興都廟,建于一個世紀前,屬麻坡古老的廟宇。

經過多次修建工程,這座興都廟屋頂五顏六色,且莊嚴華麗的立體雕像,已成為地方具特色的建築屋。

據當地印裔講述,這是一間非常富有的興都廟,且理事成員百年來堅持只由遮蒂亞爾族人擔任。

目前定居在麻坡的遮蒂亞爾族人極少,僅約4個家庭或逾10人,但逢神誕活動時,全各地的印裔信徒,尤其遮蒂亞爾族將回到廟裡熱烈慶祝。

辦公室前身是錢莊

大馬路8號門牌老店的前身,便是錢莊!

吳福春告知記者,他目前的辦公室,以前便是一間錢莊。

“我辦公的雙層樓老店,當年至少有5個錢莊老板在一起經營5家公司,所以保留至少10個古董保險箱和錢箱。”

他透露,店裡也掛著一個名為巴拉尼亞峇的錢莊主席的照片,且他們聘用來自同鄉的男子當任廚師、清潔工友等,約30人同住在一個屋簷下。

他透露,一般錢莊“老板”是坐在一旁,由“秘書”接洽顧客談合約貸款事宜,隨后前者審計當天交易。

他指出,各錢箱和保險箱都刻有各老板的名字,他們是“排排坐”在錢箱之前談生意。

賺錢工具留在麻坡

遮蒂亞爾族帶不走的賺錢工具,至今仍原封不動地留在麻坡!

市民吳福春敘述,其父親因為與遮蒂亞爾族有生意往來及協助看管園地,從小經常在大馬路活動,並對此族群有些許了解。

遮蒂亞爾族的后裔離開之后,留下的保險箱等,吳氏也把所有古董保留原位,不動它,也不賣它。

吳說,因為念舊,也尊重古董保險箱及各種古物的主人,數十年來一直保留他們遺留在麻坡或者帶不走的古董。

他認為,這些古董、錢箱等,皆屬于鑄鐵製作,平均每個重達1噸,須出動至少5個大漢搬動。

他強調,這些都是無價之寶,希望古物可供有緣人欣賞,也憶起遮蒂亞爾人曾經在麻坡的貢獻和留下的痕跡。

柔蘇丹曾借貸發展麻坡

根據歷史記載,當代柔佛蘇丹阿里,也曾向專從事傳統放貸業的遮蒂亞爾族人借貸,以在麻坡進行商業活動。

有關遮蒂亞爾族人在麻坡的歷史,可追溯至約1860年,當時,蘇丹阿里為了在地方展開商業活動,曾向南來到麻坡進行放貸生意的遮蒂亞爾族人,即卡那那占納士拉巴(Kanana Chana Shellapah)借貸。

據悉,蘇丹阿里與卡那那占納士拉巴當年的交易,是使用抵押財產的做法,而類似的抵押貸款形式,至今仍被採用。

第二世界大戰之后,有越來越多遮蒂亞爾族人來到麻坡提供這項傳統金融服務,約1970年間,幾乎整條大馬路的店舖屬遮蒂亞爾族人擁有。

奈何,直到1980年代,銀行取代了這項“非制度”的傳統放貸生意或金融服務。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