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影怒放系列(3)楊劍:電檢局影響本地韓片市場
韓國電影因97年亞洲爆發金融危機而崛起,他們那種民族情結高漲的團結精神是一大因素,但也因出現了一批年輕影壇俊秀,連連拍出製作嚴謹而大受歡迎的佳作,又遇上香港電影在回歸中國后一落千丈,就此打開了新局面,促成更多的大財團對這行業充滿信心而踴躍投資﹐逐漸形成一股強勁韓流,成為亞洲電影的新勢力,並在國際上揚眉吐氣。
不過,韓國電影的突飛猛進,另一內在原因,是在創作的自由上,因1998年取消了電影審查,實行分級制度而得以盡情發揮,電影界人士萬眾一心形成的凝聚力,在1999年政府宣佈增加海外電影在本地的配額后,所有導演便展開全體剃光頭的街頭遊行抗議行動,譴責有關當局沒有保護本土片而得以展現。
另一個被外國人忽略的重要環節,是韓國電影是由非官方機構的“電影振興委員會”管轄,而非一般對電影一知半解只懂那種八股文的政治遊戲的政府部門,有了這種有利的作業架構,韓國電影人的決心和魄力才能發揮得淋漓盡致,也給亞洲市場做出了一個良好示範。
佳作多姿多彩
復興后的5年,韓國已頻頻拍出多姿多彩的不同類型佳作,包括了破格的愛情喜劇《我的野蠻女友》、懷舊情懷的黑幫片《朋友》、帶有政治色彩但其實流露出南北韓四十多年來互相對立情況的人民感情的《實尾島》和《JSA共同警戒區》、推理奇情血腥驚悚類型的《愛的肢解》、狂笑喜劇《茅躉王》﹐改以女性為主的變奏黑幫喜劇片《我老婆是大佬》、古裝武俠片《飛天舞》及《武士》、別具一格的殺手電影《殺手公司》等,不但在票房上屢創新高,也忠實反映出當地的電影人都視拍電影為嚴肅的工作,不論大小製作,都下足精雕細琢的心思。
不過本地影迷認識上述這些電影,主要原因是當時香港本地製作數量銳減,而片商見韓流興起,開始引進韓國電影填補戲院的片源短缺,在媒體的渲染之下才有印象。
韓流在我國先以電視劇先奪觀眾心而得以體現,但電影始終不能大熱,是因為在本地上映的乏善可陳,其中原因是片商知道大眾喜歡鬼片類型,所以多引進這類型電影,其他如警匪或有關黑社會的電影,由于電影中大部分廝殺場面,刀斧齊出,血肉橫飛,極盡凶狠殘忍之能事,根本難以通過電檢局,也間接影響到沒被傳媒重視而少報導,而真正喜歡韓國電影者,大都自己在光碟中廣泛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