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聰民:歡場稱謂 | 中國報 China Press

林聰民:歡場稱謂

(寄自廣州)



80年代末,中國剛剛改革開放,頓時燈紅酒綠,夜場林立,坐台小姐們稱呼花客一律都叫“大哥”。歡場裡的小姐是市場的前沿觸角,最為敏感,當時港產片盛行,到酒吧消費耍樂的客人又大都是來錢容易的江湖老大,叫“大哥”準沒錯。

改革開放見效,90年代后商人開始富起來,連“大哥”也一擁而上搞“企業化”去了,“大哥”不能再叫,于是改喊“老闆”,中國人是天生的經濟動物,經過數十年的封閉歲月,在那個資本化剛剛撥雲見月的年代,久旱逢甘霖的,任何人都想當一回“老闆”,叫著讓人受用。

緊接著千禧年之后,商人開始大量燒錢套關係搞官商勾結,清官數量越來越少,貪官日子越來越好,夜場裡的稱呼也從“老闆”逐漸改成了“領導”。再后來,貪官、大哥和商人都分不清了,干脆在客人姓氏后面加個“總”字。



反映國情世道

什么是“總”?“總裁”是總,“總經理”是總,“總舵主”是總,“總書記”也是總,總之,能叫“總”的都肯定是單位組織裡的一把手,夜場裡大家逢場作戲,也沒那么講究,只求客人開心,于是什么“游總”、“梅總”、“劉總”,林林總總,也不管合不合適,各種“總”此起彼伏。

如今隨著習近平賣力打貪打黃,再加上手機錄像便利、網絡發達,隨時隨地一鍵上傳,犯罪證據信手拈來,“領導”這個詞彙實在過度張揚敏感,犯了禁忌不能再用,但為了套近乎要小費,場子裡也總得有個替代的暱稱,于是網絡上流行的“親”和坊間慣用的“哥”便全都派上了用場,沒了江湖氣,回到原始點。

從“大哥”進而“老闆”,然后“領導”,再到“總”,中國用了短短的30年,走過了“改革開放、艱苦奮鬥、腐敗叢生、系統管理”的學習階段,坐上今時今日這個 “后網絡時代實力派大國”的寶座,一聲“親”,令人感歎,大國崛起,滄海桑田,歡場稱謂確實最能反映國情世道!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