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惠迪:彰顯華人智慧和情懷的詞典(下) | 中國報 China Press

汪惠迪:彰顯華人智慧和情懷的詞典(下)

第二類詞語情況比較複雜。從這些詞語產生與流通的地區考察,有以下四種情形:



一是中國大陸產生的新詞新語,例如吃貨、干貨、給力、失聯、顏值、你懂的、萌萌噠等,它們傳播到境外或海外后,很快就進入當地人民的語言生活。然而另有一些,如雙規、雙開、斷崖式、打虎拍蠅、殭屍企業等卻尚未進入當地人民的語言生活。前者在《全球華語大詞典》中,已作為通用詞處理了。

二是中國港澳台地區產生的本土詞語,例如大冬瓜、強積金(香港),前地、童青、沙紙契(澳門)、阿西、丟包、霧煞煞、阿里不達(台灣),還沒有被大陸和別的國家或地區的華語吸收。

三是中國海外華人社區產生的本土詞語,例如校群、擁車證、建國一代(新加坡)、獨中、大巴剎、阿里峇峇(馬來西亞)、宋丹、沙越裡、宋干節(泰國),也沒有被大陸和別的國家或地區的華語吸收。



特有詞語標注使用地區

四是上述二、三兩類詞語已在中國大陸以外的國家或地區流通,只是還沒有融入大陸的普通話詞彙,例如沙翁、燒槍、沙灘老鼠(港澳);捧蛋、阿沙力(港澳台);西餅(港澳新馬);燒水(指熱水、開水)、撞期、高麗菜(台新馬);巴剎、甘榜、巴冷刀、加龍古尼、紗籠可峇雅(新馬);海峽華人(新馬印尼);燒芭、高腳屋(新馬泰印尼);紗麗(新馬泰印度);沙爹(指具有南洋風味的烤串,港澳新馬泰歐)。但是,巴士、峰會、公關、管道(途徑義)、考量、T恤衫、鹹魚翻生等改革開放之初就進入大陸的所謂港澳台詞語,早已融入普通話詞彙,如今已成為通用詞了。

上述第一和第二兩大類詞語中,還有詞形、詞義和用法上相互交叉的情形。一是同名異實詞語,即名稱相同,意思和用法不同。例如“公司”除了指“依法設立,以營利為目的的……經濟實體”外,在新馬印尼另有“合作/共同擁有”義(動詞)、“一起/共同”義(副詞)、“民間社團”義(名詞);“大衣”在新馬印尼另有“西裝”義。二是異名同實詞語,即名稱不同,意思和用法相同。例如“中樂”(中國港澳)、“華樂”(新馬印尼)、“民樂”(中國大陸)、“國樂”(中國台灣);“方便面”(中國大陸)、“即食麵”(陸港澳泰)、“泡麵”(陸港澳泰)、“公仔面”(港澳)、“速食麵”(台新馬泰)、“快熟面”(新馬泰)、“放湯麵”(歐洲)。在《全球華語大詞典》中,除通用詞語外,所有特有詞語都標注使用地區。所以站在全球華語的觀察站上,我們看到了華語的風采、華語的魅力,看到了華人的智慧、華人的情懷。(原載新加坡《聯合早報》2016年8月27日言論版)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