肅毒沒擒王 難有長效 專家:亞洲強打會鼓勵暴力 | 中國報 China Press

肅毒沒擒王 難有長效 專家:亞洲強打會鼓勵暴力

 ■在緬甸北部撣邦,嗜毒者(前)公然使用毒品,對過路的小沙彌完全不在意。(路透社)

■在緬甸北部撣邦,嗜毒者(前)公然使用毒品,對過路的小沙彌完全不在意。(路透社)

(泰國‧曼谷12日綜合電)亞洲多國近年來採取更強硬的肅毒政策,加大肅毒力度,然而專家指出,這些行動只是重手打擊小毒販和嗜毒者,而沒有針對幕后毒梟或販毒網絡的全面政策,難有長期績效。



菲律賓政府週日宣佈兩個月來的肅毒戰已經“成功”。這場自總統迪泰特上任以來對毒販“殺無赦”的政策,已造成將近3000人身亡,超過1萬多人遭逮捕,70萬販、吸毒者主動投案。

印尼當局也宣佈進入“毒品緊急狀態”,恢復對毒販執行死刑。在泰國和緬甸,當局判處吸毒者長期徒刑,令原本就已人滿為患的監獄陷入更深的困境。

迪泰特針對嗜毒者和小毒販的策略被批為血腥與極端,可是對于每天必須面對毒品帶來的社會問題的小市民來說,這樣極端的肅毒方法是再好不過了。7月中的一項民調顯示,迪泰特的支持率高達91%。



考慮區域大規模合作

不過,曾在英國倫敦當警探30年的莫納翰認為,迪泰特的肅毒行動只會鼓勵更多暴力行為,而無法剷除販毒網絡。他說:“我對目前情況很擔憂。”

泰國在2003年也曾展開一樣受民眾支持的肅毒戰,當時在短短3個月內就有約2800名嗜毒者和毒販被殺。可是后來的數據顯示,當時這樣的肅毒策略最終未能改變泰國的冰毒供需情況。

泰國司法部長派文今年7月受訪時感歎地說:“這場肅毒戰不只是泰國輸了,全世界都輸了。”

越來越多專家認為,冰毒在亞洲盛行要歸咎于各國政府推出的肅毒政策。

他們指出,這些政策只針對嗜毒者,而不是打擊販毒網絡或緝拿毒梟,因此不但無效,而且產生反效果。

聯合國毒品和犯罪問題辦公室亞太區主任道格拉斯說:“我們必須開始考慮讓整個區域來個大規模合作。現在的毒品問題已經大到根本不是光靠個別國家自己就能解決的。我已想不起最后一次有大牌毒梟被捕是什么時候的事了。”

冰毒成最普遍毒品

根據聯合國毒品與犯罪問題辦公室的數據,在9個亞洲國家包括印尼、菲律賓、泰國、日本和韓國當中,最令人感到擔憂的毒品是甲基安非他命(methamphetamine,俗稱“冰毒”)。

這種毒品價格便宜又容易上癮,因此已在各地成為最普遍的毒品,也就成了一盤跨國大生意,東南亞大陸單在2013這一年的交易額就達到150億美元(約616億令吉)。

數據顯示,2009年,東亞和東南亞各國起獲的冰毒有11噸,但到了2013年就激增到42噸,短短5年多了3倍。

專家吁加強戒毒計劃

專家希望,亞洲政府在將焦點放在粉碎販毒網絡的同時,也能夠加強戒毒計劃以減少對毒品的需求。

美國總統奧巴馬今年3月表示,應該將染上毒癮看成是“公共衛生問題而非犯罪問題”。

美國在1970年代的肅毒戰失敗之后已經改變肅毒思路。如今,亞洲各地肅毒政策走的顯然是相反方向,把焦點放在嚴懲嗜毒者和小毒販上,而忽略了戒毒計劃。

根據聯合國毒品和犯罪問題辦公室,在2014年,印尼少于1%的嗜毒者得到適當治療。在沒有什么戒毒計劃可選擇的情況下,許多想要戒毒的印尼人只能依賴草藥浴、祈禱和其他沒有任何科學根據的方法來治療毒癮。

在許多國家,“戒毒計劃”一般只不過是讓嗜毒者待在指定的戒毒所一段時間,例如在泰國,嗜毒者會被關在軍營裡4個月。世界衛生組織指出,一般在這類戒毒中心,嗜毒者毒癮再犯的可能性高達60%至90%。

證據顯示,最有效的戒毒方法就是鼓勵嗜毒者自願戒毒。馬來西亞在2015年進行的一項研究顯示,被強制戒毒的嗜毒者中,有一半在從戒毒中心釋放后不到32天就毒癮再犯,而那些自願參與戒毒計劃后重犯的嗜毒者平均要429天后才忍耐不下去。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