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裏的虛與實.陳慧文:曾經的華小生 | 中國報 China Press

記憶裏的虛與實.陳慧文:曾經的華小生

下班回家搭電梯時,看到一對馬來父子,孩子念小學。我注意到孩子的書包特別大,還是有輪子那種,那是目前典型的華小生書包,果然孩子穿的T恤背後就印著某華小的名字。於是,我便和馬來父親攀談起來,因為我覺得非華裔家庭,或者英文源流的華裔家庭,把孩子送進華小,都比較不容易,特別是家中的老大。



馬來父親說這孩子是老大,所以他也為孩子找了補習老師,即我居住的地方的一位阿姨,她當天也同在電梯裡。馬來父親說要主動跟上學校的程度,因為這也是校方的期望。

我的鄰居是印裔穆斯林,孩子們都是華小生,到了SPM還報考華文。他們家的一位男生告訴我,他進華小感覺還好,因為有哥哥姐姐領先,基本上沒什麼語言適應的問題。他們的媽媽出外買東西,也喜歡帶上孩子,和華人攤販討價還價的時候較方便。

我會開始注意到非華裔在華小的學習狀況,是因為在職場上遇到一些曾經在華小適應不良的學生。儘管每年開學的新生見面會,外文組組長都在台上聲明,華小和淡小的學生不可報讀語言學院的中文和淡米爾文課。有時候一些念過華小,而且報考過UPSR華文試卷的非華裔學生,還是會混入我們的中文班裡。至於動機,也許是為了拿Easy A,也許是覺得當年沒學好華文。



曾經有位馬來女生在同事的班上問,怎麼“誰”讀作“shei”,而不是“shui”,同事就懷疑她懂中文,加上教學生寫漢字期間,該女生的手寫漢字相當熟練,慢慢的,同事就“揭發”了她念到華小六年級。

有時候,我們也接受一些曾念過幾年華小的非華裔生,畢竟也沒考過UPSR華文試卷,也就讓他們進來吧!這些人當中,也有人全然不會用中文交談,似乎都忘了,只記得一些常用的單詞。

每次開學的第一堂課,我都會教學生用中文作自我介紹,本來我的用意只是為了破冰,結果卻有意想不到的功能。

通常我會要求一對學生到課堂前互相介紹朋友,那些曾經念到華小六年級的馬來學生,就會在這時候“露餡兒”。當我要求他們退課時,他們都告訴我當年的UPSR華文只考到C或D,中學也沒繼續學華文了。

有個男生告訴我,他上學期的成績總平均是2.6多,需要拿個A來推上總平均,還有點懊悔地說:“老師,如果我剛才自我介紹時,華語故意講得不標準,你就不會發現了對吧?”

陳慧文 -喜歡文學,喜歡聽故事,喜歡記錄生活。目前在大學教導中文作為外語,總覺得自己在摸著石頭過河。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