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忙的採訪部充滿雜亂的打字聲和電話聲響,記者和編輯正在為當天的新聞忙碌,忽然傳來一則消息“隆市增江南區某溝渠發現一個棄嬰,據悉發現者是聽到狗吠聲后,上前查看才發現嬰兒”。
棄嬰事件屢見不鮮,這類新聞不大也不小,喚醒社會大眾關注棄嬰問題的角度似乎有點老套,這時記者該從什么角度切入,才能吸引讀者關注?
人自稱萬物之靈,卻親手弄死骨肉,反而要一隻動物救了人命,其實應該受到譴責的是拋棄嬰兒的人類父母,一家中文報寫“誰家母親這么狠心,棄嬰被丟深溝”是最客觀的。
奈何大部分媒體認為譴責人類已無法吸引讀者目光,只好選擇譴責或歌頌動物。
西報A選擇人性化角度:“狗發現棄嬰,及時通知主人”;
巫文報B是“狗吠聲救了被棄溝渠的嬰兒”;
其他中文報選擇奇跡角度:“引領主人到溝旁,狗兒狂吠救了棄嬰”;“聞狗聲驚動居民,狗只救棄嬰一命”。
剝奪新聞自由者未必是官商
他們都將狗兒人性化,動物選擇拯救弱小人命,這種角度充滿人情味和趣味性,最受讀者歡迎。
同一宗新聞,巫文報C選擇驚悚角度:“棄嬰險被狗撕咬”,新聞沒有歪曲事實,卻引起許多人的嚴厲批評,原因是這種新聞角度不符合普世價值觀、缺乏人情味,引起一般人情緒不安和加諸負面形象在動物身上。
我們經常看到有人斥責媒體偏向某宗教或被政治操控等等,是否屬實則見仁見智,但是很少人願意承認自己帶著偏見去看新聞。
深想一層,狗有靈性,也不否認有獸性,嬰兒棄在溝渠確可能被野狗撕咬,任何一家的報導都沒有錯誤,讀者反應卻大大不同,由此說明新聞是真的,角度卻是多變的,讀者的視角更是無法預測。
大家整天都喊要新聞自由,看到一些新聞不符合自己的標準,就對媒體喊打喊殺,他們忘記報館有自由報導新聞的權利。
所以說剝奪新聞自由的人未必是強勢的官商,也可能是平民百姓,你不讓媒體說話,也是干預新聞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