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佩妮:何忍父母守空巢
怡保一對82歲和72歲的年老華裔夫婦,懷疑心臟病猝發,在住家病逝一週無人發現,直至兒子從新加坡返家,才揭發父母已逝,事件再次引起人們討論空巢老人的問題。
華人傳統觀念與歐美不同,一向認為子女需要奉養父母、與父母同住和讓父母安享天年;隨著社會結構變遷,孝道觀念隨之改變,現代人認為,未必與父母同住才是孝順。
社會變遷造成更多小家庭出現,大家的生活“各有各忙”,有些子女因要照顧孩子或怕麻煩而不願照顧父母,父母最終得相依為命,或在老伴去世后獨居,面對死了也無人知的淒涼境況。
很多年長者因身體變化或出現老年疾病,健康衰退,如果與子女同住,定期到醫院做檢查,疾病可在早期發現,及早治療;如果是獨居老人,往往因交通、經濟或其他因素,無法定期到醫院檢查或服用藥物,延誤了治療,造成病情惡化。
孤獨感殺傷力大
有經濟能力的老人,不必依賴兒女供養,也能自給自足生活,甚至可以聘請女傭來照顧自己;經濟較差的老人,生活無法自主,在孩子也沒提供經濟資助下,日趨拮据,有人因無法忍受疾病、貧困無依、缺乏家人關心和照顧下,生無可戀,選擇自殺。
馬石油多年前一個華人新年的電視廣告,一群老人在老人院內互相吹噓在國外工作的孩子多么有本事,最終,其中一名最安靜的老人笑到最后,其孩子駕著一輛轎車,載著家人來接她回家,享受家庭溫暖,看得其余老人黯然神傷。
這並不是廣告才有的劇情,身旁也常有退休老人自詡孩子多么优秀,但他們的孩子不是長期在國外生活,就是忙于工作和照顧本身家庭而很少回家,老人家常需自己搭公交去醫院看病,生活孤寂。
老父老母當初在孩子年幼時也忙于打拼,仍能抽出時間陪伴孩子長大,照顧和教育孩子成長,為何孩子長大了卻沒有時間陪伴父母,甚至把無法自理的父母交到老人院或養老院?
老人的孤獨感足以慢慢殺死他們,為人子女者,應花更多時間關心父母。子女的問候和陪伴,可令父母開心好一陣子,不要最終子欲養而親不在,在父母逝世了才后悔莫及,遺憾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