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鏡‧“腎”防生機變危機
報導:陳筱柔
圖:有關公司提供、互聯網
聰明做好護理措施,讓透析成為拯救生命的良藥,而不是剝奪生命的兇器!
根據2014年馬來西亞透析和移植登記處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為止,我國共有3萬4767名末期腎臟衰竭患者接受透析治療,相比起2005年的1萬3356名病人,整整增加2.5倍之多!
然而,無論是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透析”這個治療選項都如同雙劍刃,應用得當則可延續患者生命及改善生活品質,應用不當則很可能導致患者死亡。
腎臟專科顧問龔智超醫生透露,我國所有透析患者當中,有90%採用血液透析治療(haemodialysis treatment,簡稱HD),其餘10% 則接受腹膜透析治療(peritoneal dialysis,PD),而這些接受透析治療的患者群,2014年的死亡率統計,分別為11.6% 和16.1%。
敗血症病例不斷增加
“一直以來,導致透析治療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心血管疾病,佔所有死亡案例的37%。然而,過去6年間的統計數據卻顯示,敗血症(一種由感染引發並可威脅性命的疾病,也稱為膿毒病)病例卻不斷增加,甚至崛起成為導致透析治療患者死亡的第二大常見原因,在2014年的所有死亡案例中佔了24%。”
他坦言,雖然大部分在接受透析治療前就已患上心血管疾病的患者,無法逆轉疾病而只能更謹慎管理和控制他們的潛在疾病,但仍然可透過積極採取護理措施,來減少透析治療時發生感染的風險,進而減低透析患者的死亡數據。
醫護人員舉足輕重
馬來西亞透析醫療助理和護士協會主席譚忠強指出,除了個人護理措施,透析護士和醫療助理人員也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
“雖然接受腹膜透析的患者可在接受專業培訓后自行處理本身的透析治療,但選擇血液透析的患者,則需將他們的護理和安危交託到透析護士和醫療助理人員手中。因此,醫護人員必需從頭到尾仔細觀察複雜的血液透析程序、檢查患者的生命跡象、評估患者對透析治療和藥物的反應,以及確保患者遵循本身的治療,才能取得更好的透析治療效果。”
血液透析風險較高
龔智超醫生分析,發生在末期腎衰竭患者的敗血症,死亡率比普通人高出100至300倍!
雖然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都有發生上述感染的風險,但由於血液透析治療患者需要經常使用導管或穿針的方式開通血流,所以血液透析治療發生感染的風險,比腹膜透析來得更高。
譚忠強表示,我國將近90%末期腎衰竭患者,傾向于在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治療之間選擇前者。
“這些患者每星期至少需前往透析中心或醫院3次,以接受他們的治療。”
由於血液透析本身的程序十分複雜,因此在接受有關治療時出現醫療失誤的潛在風險也較高。這些失誤可能由透析設備(透析機或透析液)、治療時所採用的藥物、或患者對透析器材的使用(導管、人工瘺管或瘺管等)所引發,若不加以妥善處理可能,還會導致性命攸關的感染問題。”
或面對院內感染
除此之外,血液透析治療患者也可能會面對“院內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s)的風險,院內感染是指因醫院和透析中心(洗腎中心)等保健設施所引發的感染。
例如,患者可能會有染上B型或C型肝炎的風險,因為這些病毒可存活在透析中心的椅子和機械表面上,即使沒有可見的血滴也可以被傳播。
“由於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本身的免疫系統就比較差,因此較易受到感染。而每星期必需使用數次的血液透析設施、與其他患者頻密接觸,以及頻繁入院和手術等情況,都會提高風險。”
龔醫生強調,雖然透析治療難免存在感染風險,但部分感染可以通過良好的防範措施避免,例如:B型和C型肝炎,以及經由醫護工作者雙手傳染的感染等等。
譚忠強表示,由馬來西亞透析醫療助理和護士協會與Roche聯手主辦的透析教育工作坊(我國其中一個專為透析護士和醫療助理人員而設的持續醫學教育計劃),就是為了更進一步關注與患者護理和其他治療程序相關的併發症,同時提升相關醫護工作者管理患者的能力,以進一步改善患者在透析治療中的整體護理水平。
患者做好護理
可減感染幾率
一旦腎臟逐漸失去功能,無法有效地濾除血液雜質、排除多餘液體、影響血壓,甚至造成貧血問題和骨骼疾病,患者就逐漸進入了末期腎衰竭階段,需要通過透析治療或腎臟移植手術,來延續生命及改善生活品質。
然而“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無論是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都需要謹慎進行,才能確保得到最好的效果。
“雖然血液透析患者的大部分護理,相關護士和醫療助理人員負責處理,但患者也可主動採取幾個預防性措施,以避免感染。”
“當然,我國各地的血液透析設施對感染控制的守則,一直都採取持續監督和嚴謹執行態度,因此,B型和C型肝炎之類感染疾病的盛行率,多年來已大幅減少。儘管如此,透析護士和醫療助理人員仍需繼續專注於感染控制的措施,以確保血液透析中心不會發生院內傳染的情況。”
龔智超醫生呼籲患者也應做好個人護理措施,從自己開始預防及降低透析治療感染幾率,從而減少由感染所引發的死亡案例。
透析治療個人護理
~血液透析~
●及早辨識和治療是對抗感染的關鍵,因此患者可注射疫苗以預防感染(例如:B型肝炎疫苗),同時平日應仔細觀察身體狀況,一旦疑似任何感染跡象,應告知醫護人員。
●感染症狀包括發燒、持續咳嗽,以及在血管通路的部位發紅及壓痛等(血管通路是經由手術所置入的血管,目的是移除血液透析程序及讓回流血液)。一旦上述感染症狀持續發生,患者應儘快尋求醫療護理,包括通知護士或醫療助理人員。
●患者務必遵循醫生的治療處方及藥物,包括完整地接受治療、定期及準時接受透析治療。
●雖然血液透析中心的醫護人員會盡力確保患者所使用過的椅子、桌子和機械設備常保清潔,但患者本身還是需要自行觀察透析中心的清潔程度,若發現不清潔或不完善的地方,應向相關人士反映並要求改善
●佩戴導管的患者,應在透析護士或醫療助理人員協助他們使用透析機時帶上面罩,以避免細菌侵入導管和他們的血流。
~腹膜透析~
●確保腹膜透析導管及導管出口處保持在最好狀態。
●每天都要做導管出口處的護理,檢查導管出口有沒有感染的情形。
●確實做好導管固定,這樣可以避免導管的拉扯,導致受創而發炎。
●進行腹膜透析的空間(例如:書房、睡房或辦公室等)和傢具,都一定要保持清潔,採用濕布抹塵乾布抹乾,不要堆置多餘雜物。
●更換透析液時的位置應該確保光線充足並關閉門窗,以避免塵埃飛揚,所以也盡量不要坐靠近冷氣機或電風扇的出口處,同時避免寵物或任何人在換液範圍內走動(協助者也需戴口罩)。
●每天沐浴,洗澡時,以改良式的人工肛門袋罩住導管出口處,應用淋浴方式洗澡,這樣可減少因使用浴缸泡澡方式導致導管出口處發炎的幾率。
●保持個人衛生,例如:每星期清洗頭髮至少二至三次或以上、指甲要剪短以免積藏污垢,每天更換清潔的內衣褲和衣物,可避免感染腹膜炎及導管出口處發炎。
認識敗血症
敗血症的定義為由於感染所引起的全身性發炎反應症候群,常見的臨床症狀包括發燒、呼吸頻率和心跳加速,以及意識不清。有時患者也會發生特定的臨床症狀,例如:肺炎引起的咳嗽,或因為腎臟感染所導致的排尿灼熱感。
嚴重的敗血症,會導致供應組織的血流不足,甚至器官衰竭。血流不足的原因,可能是由於敗血症引起的低血壓、高血乳酸或是低排尿量所導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