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同行(完结篇)‧ 诊所不足发烧吃蟑螂 杨忠道走过困苦年代 | 中国报 China Press

70同行(完结篇)‧ 诊所不足发烧吃蟑螂 杨忠道走过困苦年代

杨忠道与村民携手,于2000年成立的避兰东乐龄中心。
杨忠道与村民携手,于2000年成立的避兰东乐龄中心。

走过交通不便、诊所不足、发烧吃蟑螂、患猴子病吃鸭粪便的年代,出生于1946年8月4日,年届70的杨忠道,在40岁接触到《中国报》后,被图文并茂的新闻吸引,从此与《中国报》结缘。



他接受《中国报》访问时说,本身热衷于政治,早期也参与政治,因此,都喜欢看国内政治新闻。

“由于《中国报》有很多新闻,除了国内政治新闻,我也喜欢看古古怪怪的世界新闻,从中了解世界上发生的大小事。”

改掉易发脾气性格



从小在乌鲁地南万孚新村出生的杨忠道,5岁搬到避兰东新村,有8个兄弟姐妹,在家排行最大,困苦的生活,让他养成节俭的习惯。

他说,小时候,交通及医疗诊所不普及,要看个医生,往往要跑到很远的市区。

“老一辈当时读书也不多,家有孩子生病,都会依据土方来治疗,比如说猴子病,这个病是整个动作会像极猴子,当有家庭成员患上此病,家中长者都会拿鸭粪,当作草药来吃。”

他透露,小时候,甚至有吃过蟑螂,当时正好是发烧,父母当时说好,就照父母吩咐去吃,总之生病就什么都拿来试吃。

他说,现在的家长有受过教育,没再乱吃,直接就看医生解决。

“走过那个辛苦年代,即使我现在和孩子说当时生活很苦,那年代的我们吃过蟑螂、吃过鸭粪便,他们也不相信,因为以现在如此安逸和物质不缺的年代,他们是无法想像的。”

他也透露,本身也是新山中华外内丹功的教练,多年来透过学习外内丹功,把易发脾气的性格改掉。

与友人成立乐龄中心

杨忠道说,为了让新村居民有个地方可以活动,他连同已故友人李拾,在2000年成立避兰东乐龄中心,提供娱乐消闲场所,让居民在此唱歌、跳舞及练习气功。

他说,当时村子没有什么活动,后来在和李拾及几个朋友一起把中心创办起来。

他透露,中心是在2000年由赞助人吴秀娥主持开幕,会员有逾200名,会员每人年捐100令吉,最大的会员年龄超过80岁。

“我们也有一个冷气卡拉ok室,让会员可以唱歌,互相切磋歌艺。”

他透露,乐龄中心的第一任主席是李拾、他则担任第二任主席。

他说,乐龄中心打扫清理开销要200令吉,水电费一年就要逾3000令吉,外观陈旧,由于经费有限,除每年收年捐外,也要去外面筹钱来进行维护工作。

吃甘蔗体验完整人生

杨忠道说,老一辈分享吃甘蔗经验,甘蔗要先从苦的地方吃,最后才来吃甜的部位,才算完整。

他说,先苦后甜比先甜后苦重要,现在年轻人,不像老一辈,很多事情要先甜后苦,结果苦的部分就无法尝到,也无法体验到完整的人生。

他举例,早期父母教导吃甘蔗,要先吃苦涩的部位,主要是吃了苦的以后,再来吃甜的,所有的甘蔗就能够吃完。“如果你先吃到甜的,甜的吃完后,当你吃到苦的,你就会吃不下,就会把苦涩的甘蔗部分丢掉,你就无法吃到完整的甘蔗。”

现在新村少了人情味

杨忠道指出,父亲早期是个厨师,村里当时没有酒楼,凡是有村民家有嫁娶,父亲会叫两个搭档,联手去买东西来煮酒席给别人吃。

“那时候父亲所做的酒席,也没有说收多少钱,对方喜欢包多少红包就多少,父亲照样拿。”

他说,早期本村的人很合作,现在的情况是你做你的,我做我的,已经没有所谓的人情味。

“早期新村就只要别人家里有白事,你不请,他都会自己去。”

他认为,现在新村的人不一样了,你没有请他,他就不会去,少了人情味。

姓名:杨忠道
年龄:70岁
来自:新山避兰东新村
出生:1946年8月4日


*本网站有权删除或封锁任何具有性别歧视、人身攻击、庸俗、诋毁或种族主义性质的留言和用户;必须审核的留言,或将不会即时出现。
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