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中國人未與家人團聚 中秋人難圓最遠是歸途

旅客手提中秋禮物,踏上回家旅途。(互聯網)

(北京15日綜合電)今天(15日)是中國傳統佳節中秋節,對中國人來說,中秋象徵團圓。然而,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北漂、南漂、打工一族不斷增多,生活好了,家人團圓的路卻越來越遠。

近年來大量“帶孩一族”的湧現,分隔家庭已司空見慣,中秋團圓已成為一種奢望。對在外討生計的人來說,路越修越寬、火車越來越快,卻不是回家的歸程,而是離家去到更遠異鄉的捷途。中西部不發達地區的人來到經濟發達的珠三角、長三角、京津等地區尋求發展,一般只有到了春節才回家見雙親。

平安人壽週四發佈中國首份《中國家庭團聚質量白皮書》稱,中國家庭團聚質量普遍不佳,表現為超過 1/3的中國人5年中秋未與家人團聚,家庭普遍團聚次數少、時間短、質量低。

白皮書分析,導致中國家庭團聚頻次和時長降低的主要原因是基于工作而引發的“人口流動”。

留守生產線獨自過佳節

白皮書顯示,在中國約2.5億規模的流動人口背景下,受訪者中62%人每年與家人團聚不超過3次,51%人每年家庭團聚累計時間不超過7天。而每年中秋都能與家人團聚的只佔22%,超過1/3受訪者甚至5年沒有在中秋與家人團聚過。

在廣州新塘一家牛仔服裝廠當洗水師傅的建波就快40歲了。18歲從四川老家離開后,這些年來,由于工作忙離家遠,每個中秋節,他都是獨自度過。

建波說,他記得很清楚,1998年中秋節正好是他的18歲生日,母親煮了一碗麵和3個雞蛋。第三天,他用一個舊書包裝下幾件衣服,就出發了。沒想到,那是他22年來最后一次和家人過中秋節。

霍金:中秋必須吃月餅

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在微博用中英雙語發文,從中國傳統中秋習俗談到“嫦娥”登月。他還表示,“吃月餅”是必不可少的環節。

霍金稱,中秋佳節是個重要而古老的文化節日,全世界很多文化都有賞月的習俗。在浩瀚宇宙中,人們第一眼看到的是月亮。對于中國人來說,“嫦娥”既是古老傳說,也是中國航天局的探索工程。月亮自古以來一直是人類的明燈,它照亮我們的思維殿堂和科學探索之路。

“今晚,當我們閤家團圓、賞月吟詩、尋找嫦娥和玉兔的身影時,不妨也細細體味下,月亮作為個體以及地球居民之一代表的涵義。當然啦,吃月餅是必不可少的環節。”霍金稱。

霍金祝願網友能和所愛的人一起賞月,並且分享自己最愛的口味的月餅。“特別是月餅口味,這個比較重要。”

網友紛紛送出祝福:“霍金老爺子中秋快樂!”也有人評論稱,這條微博“是不錯的英語晨讀文章”;“月餅絕對不能忍受五仁的!”

杭州飯堂番茄炒月餅大賣

中秋節臨近,中國月餅可謂創意無限。繼早前韭菜、梅菜扣肉、腐乳等口味月餅之後,浙江杭州市蕭山區第二中等職業學校飯堂推出“暗黑應節菜”迎中秋,限量180份的“番茄炒月餅”,不到5分鐘便被學生搶購一空。

該校飯堂廚師長朱建表示,希望在中秋節給學生以月餅作原料烹調的新菜,于是炮製出番茄炒月餅。朱表示,前日曾分別試過以辣椒、番茄及哈密瓜炒月餅,最后發現以番茄炒月餅酸酸甜甜,口感最好。

朱建笑言,這個菜的成本每客大概5元人民幣(約3令吉),但現時只賣2元,志在讓學生應節。

市场脉搏
更多
看影音热议更多
健康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