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文教学非听读写 胡英兰以古喻今 | 中国报 China Press

华文教学非听读写 胡英兰以古喻今

■胡英兰老师就读华中时期曾担任图书馆管理员,从丰富藏书中享受与古人神交的乐趣。
■胡英兰老师就读华中时期曾担任图书馆管理员,从丰富藏书中享受与古人神交的乐趣。

报导:沈俊荣
春风化雨37年,胡英兰老师以身为华文教师为荣,并坚信华文绝不是呆板的应试教育,更重要的是传承文化,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及道德观念。



“第2届吴德芳杰出华文教师奖”得主胡英兰老师(61岁)认为,华文不是表层浮面的字句解释及听、读、写的传授罢了,华文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古喻今,启发学生思想。

“在当今时代,要扭转许多人对古文学文化的误解、轻忽、漠视,是多么困难!但唯有通过优美文学作品,才能让年轻学子提升艺术鉴赏层次,从中体悟中华文化的瑰丽与博大精深,奠定慎思明辨的能力。”

胡英兰毕业于国立台湾师范大学中文系,1979年在新山宽柔中学任教3年,1982年返回母校华仁中学担任华文教师至今,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教到二十一世纪,依然诲人不倦。



坚持学生课外读名著

她说,这些年坚持让学生课外阅读古典名著,幸校方也规定必读四大古典小说,尤其是《红楼梦》,她竭力引领学生迈入“大观园”,共享中国文学瑰宝的深邃美丽,拉拔年轻学子的艺术鉴赏层次。

她认为,华文老师要与时并进,虽传统教学法有可取之处,但老师本身须努力加强学养,充分备课,了解学生程度、能力,因材施教,同时要涵养品德,才能言传身教。

“我自认平凡,担任华文老师,从不言悔。欣慰的是,有学生尤其是理科生读中文系,回母校任华文老师传承文化,跟我说以前上过我的课如何如何,给我深深的安慰与感动。”

胡英兰与丈夫及一对儿女都是华中校友,在母校执教多年,她早已把母校当作“第二个家”,也感谢母校提供平台,让她从教学中得到快乐与满足感。

“感谢所有提携过我、鼓励我的老师,以及一起备课交流的同事,也要感谢我的学生们,没有你们,又哪有我这个老师!”

要放下身段亲近学生

时代已改变,胡英兰认为,老师应放下身段,不可高高在上,应尽量与学生拉近距离,了解年轻人想法与兴趣,走入他们的世界。

“华文老师传统责任还是一样,但教学方式可以不同,应尽量保持轻松,不让学生觉得华文枯燥乏味;教学上可以严谨认真,但不必太严厉。”

她说,早期学生比较沉稳、爱读课外书,也会主动学习,写字也较端正清秀,反观现今学生常熬夜、精神涣散、容易昏沉,字体也很潦草,而且忙于补习。

回顾教学生涯中最难忘的事,胡英兰想起八十年代担任班主任时,有一名高中二男生情绪不稳定,但她未及时伸出援手,导致这名男生后来出状况,让她深感自责。

“九十年代另一名高中三男生也因情感问题面对心理困扰,还好配合家长辅导后,这名男生顺利考上大学,才未造成另一次遗憾。”

遇瓶颈想逃幸家人支持

孔子说“四十而不惑”,但胡英兰在40岁那年产生“大惑”,在教学上面对瓶颈,有一种想要遁逃的感觉,幸家人背后支持,让她咬紧牙关走过低潮期。

胡英兰说,那时担任华文科主任,每星期3天又有下午课,加上孩子还小,教学及家庭压力让她身心俱疲,萌生倦意。

“我也不知道为何会累,因丈夫从不给我压力,反而允许我随心所欲,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但过后深思熟虑,我想起自己还有很大的责任,怎么可以如此率性,才慢慢定下心来。”

教学工作难免有压力,还好胡英兰与丈夫拥有共同爱好,即利用学校假期多的“优势”,带着孩子到乡村小镇或到远处进行长、短程旅行,借此开拓视野。

胡英兰的其他兴趣还包括看书、种花、与三五知己到彼此家中聚会聊天。胡英兰也喜欢写作,并曾在全国征文赛荣获冠军及优秀奖。

小档案

姓名:胡英兰
年龄:61岁
服务单位:柔佛峇株巴辖华仁中学华文教师
得奖理由:担任教师超过30年,会提携后辈,给予年轻老师教学上的建议,课余会写散文,希望以文字让更多人接触中华文化。


*本网站有权删除或封锁任何具有性别歧视、人身攻击、庸俗、诋毁或种族主义性质的留言和用户;必须审核的留言,或将不会即时出现。
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