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現場.江美霞 林其斌 攜手同行教養路
報導:方俊心
圖:李玉珍、受訪者提供
“如何做好父母”的資訊已經太氾濫,父母在訊息海中泅泳,有些還得一面拓展事業,周旋于眾多身分之間,有時連自己是誰都弄不清楚了。
非得把自己弄得這麼撕裂,這麼辛苦不可嗎?
在弄清楚答案前,不妨看看住在雙溪大年的家庭,江美霞跟林其斌的故事……
夫妻同擔家庭與事業
三個兒子,對很多家庭可能是噩夢,就像廣東人愛說的“化骨龍托世”,撇開永遠整理不干淨的居家環境不說,只是要掰開扭打在一團、分不出誰是誰的情況,就得花很多力氣。
江美霞跟林其斌家卻是另一番景象。三個兒子,最大的18歲,最小的11歲,媽媽形容他們“憨厚”、“靦腆”,爸爸說,家裡的家務,包括下廚、洗車、油漆、清理屋頂上的水槽,兒子們都可以包辦。
江美霞跟林其斌都是國立大學畢業生,林其斌是學長,比江美霞大一歲。兩人在求學時戀愛,江美霞畢業后一年內結婚。婚后,兩人決定從吉隆坡搬回林其斌家鄉雙溪大年,一來可以跟婆婆團聚,另一個原因是,他們覺得大都市吉隆坡不便照料小孩。
回到雙溪大年,他們開辦幼兒園。在孩子三歲以前,江美霞跟林其斌是這樣分工的:上午美霞在幼兒園工作,孩子由其斌看;下午美霞下課回家,其斌才去工作。現在,夫妻共同經營幼兒園,美霞管教,其斌的責任,據他所言,是“園藝部、維修部、會計部、外賓接待部、市場開拓部、投資部。”
做父母更要不斷學習
“妳的先生,他能不能夠接受,太太在外面工作,他在家裡看孩子?”江美霞問。“還是妳本身能不能夠接受,當別人問妳,妳先生做什麼,妳答,他在家裡看孩子?”
談到家庭,談到教養,江美霞與林其斌都有相當一致的想法。
美霞原本就對幼兒教育感興趣,還在吉隆坡時,她就曾一邊工作,一邊進修幼教課程。回到雙溪大年,老大出生后,教總開辦“父母效能種子班”,她跟其斌每週末都開車往返吉隆坡上課,連續十週。
“我一直覺得,做父母是要學習的。這(課程)對我們的家庭是很關鍵的一個部分。那時我們只有一天週休,就用來上課了,每次都凌晨三點多才回到家,我們現在都說,那是段披星戴月的日子。每次上完課會有很多感動啊!兩個人就在車上一直聊一直聊……那段回憶很美好。”
穩定作息給孩子安心
為了維持家中穩定的作息,當孩子還在學齡前,有長達幾年時間,江美霞跟林其斌夜間都不外出。碰到沒辦法推辭的情況,像是喜宴,就派代表出席。
並不是說他們一家人像機器人,嚴格遵守時間表,時間到就睜眼睛起床,張嘴巴吃飯。他們只是跟著日常生活,做那個時間該做的事。比如孩子上小學,作息都相當固定,早起上學,晚上自然想要早睡,每天的晚餐時間也都落在相同的時區。
“就是不要太過隨心所欲,該吃飯的時候就吃飯,該睡覺的時候就睡覺。”
碰上週末或假期,他們也出去玩,但有所節制。尤其學齡前,“孩子的體力只有幾個小時,所以我們通常就在家附近的公園玩玩,一兩小時就回家了。”
穩定的作息將給孩子提供穩定的安心感。現在,美霞覺得他們養育出三個有安全感、有自信的孩子。
享受與孩子成長的時光
所謂“自己的時間”,在走進婚姻、家庭后,個人應該會有更深刻的詮釋。這關乎“選擇”。
“生命的每個階段都是我們的選擇,這些選擇裡,一定有你得到的,和你必須暫時放下的。如果我們老是看我們失去的、我們放下的,而沒看到我們抓在手上的,那就有些可惜了。
跟孩子一起長大的過程,我們會得到很多。有家長跟我說,陪伴孩子成長,讓他重新走過一次自己的童年。
所以我覺得不是‘犧牲’,(孩子成長的)這段時間一旦過去,就不會再回來了,為什麼不趁此時機好好把它抓著,然后盡情享受它呢?”
生活能自理不憂愁
在江美霞、林其斌的家,星期天起得最晚的往往是他們夫妻,兒子們可能一早就起床,自己做早餐吃,還一道做了父母的份兒,吃了再忙自己的事情。
有一次他們出門,回來后老三告訴媽媽,家裡的鬧鐘修好了。老二趁沒事情做,給鬧鐘換新的乾電池,調整了歪斜的零件位置,使原本故障的鬧鐘重新響起來。
老大一升中學就成了寄宿生,在那裡他的“震撼教育”是同學給他的——原來不是每個人都跟他一樣會做家務,有不洗髒襪子、髒衣服的舍友,偷別人乾淨衣襪來穿,或者乾脆一口氣買五套制服,到了週末才帶回家清洗。
動手做,是江美霞和林其斌給孩子的身教,也許也是這輩子最實用的禮物之一。
開心地做,做得開心
“與其說陪孩子動手做,倒不如更貼切地說,是跟孩子一起玩。老大剛學會走路時就和他一起洗地,和他一同在滿是肥皂水的地上滑行,做游泳狀,最后順便洗澡。”林其斌這樣在電郵裡幽默地回答。
“那時候我常會提早回家準備晚餐,就會順道把當時還在幼兒園的老大和老二帶回家,先到住家附近的菜店選購食材。通常是個子較大的老大拿籮子,老二拿塑料袋裝食材。過程當中,他們總會問許許多多的‘為什麼’ !
接著回家洗切蔬菜。從握刀到下鍋炒菜,他們都看在眼裡。我邊做邊提醒需注意的事項,比如,如何握刀切蔥才不會切到手指頭。
孩子大了,玩法又不一樣了。比如家裡裝修庭院,會和孩子們上網找資料設計大門、瓷磚、顏色等;然后上建材店選購,找承包商洽談,一起看著自己的設計一步步地實現,過過當設計師、採購員、工程監督員,甚至業主的癮。
現在家裡的家務、洗車、油漆、清理屋瓦上水槽裡的落葉,孩子都能勝任,而且是開心地做,做得開心,不時還想如何能做得更好。”
問他,經過這樣的熏陶,孩子會成為怎樣的人呢?
“成為‘會享受生活’的人吧?我想。”
沒有絕對的教養專家
“我常說,現在很多孩子的生活被架空了。”江美霞特別強調“架空”二字。
除了上學放學、功課、補習、才藝班,孩子的生活很可能再也不剩什麼,“就連媽媽煮飯,食物的味道他可能也嗅不到。”
很多家長也很無助,不知道可以陪孩子玩什麼?
“陪伴不是一定要玩什麼,而是讓孩子跟著你一起生活。把‘生活’擺在比較大的位子上。”
在江美霞和林其斌家中,做家事就是玩,就是生活。
她也不會把所有事情抓緊,有時候睜隻眼閉隻眼,生活比較好過。像不被,這樣的行為已經有不少人為它背書,孩子的房間就是美霞的界限,要亂要整齊,隨他們去,有時真的看不下去,登高一呼,孩子們也會配合。
“不要讓自己做得很苦。沒有人在教養上是絕對的專家,尤其很多媽媽,要把孩子教好,又很想擁有自己的事業,那個平衡常常把自己撕裂。在某些狀況,我們還是有轉彎餘地的,其實可以這樣做、這樣想,不要把自己擺在一個一定要怎麼樣的情況,因為生命本來就沒有一定要怎麼樣。”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美霞和先生努力實踐教養的三大鐵律:規律的生活作息、和孩子一起玩、一致性地教養;重視讓孩子養成好習慣好品格,讓孩子從小學習凡是能力所及的事,自己動手做,讓學習融在生活裡。美霞的分享,都是生活的實踐和反思——簡單但犀利,溫暖而踏實。歡迎您來聽聽美霞分享,如何在教養路上慢慢走。
《教養路上慢慢走》|作者:江美霞著|出版:教總出版
★巴生
日期:9月30日(星期五)
時間:2pm-4pm
地點:巴生綠州教育中心
32, Jln Jasmine 3, Bandar Botanic, 41200 Klang.
聯絡:林秀玉012-3601346、鄧淑瑩012-2187863
★吉隆坡
日期:10月1日(星期六)
時間:2pm-4pm
地點:雪隆福建會館
41-C, Jln Hang Lekiu, 50100 KL.
聯絡:黎小姐03-20783530、李小姐03-87362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