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行腳.86載生命鬥士(上篇) 希望之谷遇見曙光 | 中國報 China Press

校園行腳.86載生命鬥士(上篇) 希望之谷遇見曙光

希望之谷走過86年的時光道路,山谷裡住了不少生命勇者,他們的故事,值得我們關懷與愛護,這個社區值得我們一再走進來。
希望之谷走過86年的時光道路,山谷裡住了不少生命勇者,他們的故事,值得我們關懷與愛護,這個社區值得我們一再走進來。

供稿:董總《中學生》月刊



吉隆坡循人中學高中三社會時事課的14位同學,走進雙溪毛糯 “希望之谷”,隨著陳彥妮的步伐,認識這個社區。他們感受到陳彥妮心裡激昂與堅持的情緒,但沒辦法感受到這個漂亮社區,曾經歷過的黑暗與魔咒……

擁有86年歷史的雙溪毛糯麻風病院,是個遠離城市喧囂,環境清幽的地方。但在過去,這裡是一般民眾歧視、患者抗拒被隔離、滿是淚水、痛苦與災難的地方。隨著1948年藥物安苯口的研發,這塊由麻風病友組成的小社區——希望之谷,才漸漸看見曙光。

2007年,雙溪毛糯麻風病院歷史最悠久的東院部分古跡面臨被拆除的命運,部分土地已是UiTM大學的醫學院。自此,一組文史工作者、學者開始走進希望之谷,積極爭取並保留麻風病院的文化遺產。

目前,希望之谷從巔峰時期的逾2000多位病友,現在剩下約140位康復者。他們有半數住在病樓,半數則住在中院的屋子。面對稀稀落落、垂垂老矣的康復者,雙溪毛糯麻風病院參議會的參議員陳彥妮希望麻風病院的故事,能夠有系統地被記錄。



我們也許不明白,為何要記錄歷史,要重提舊事?為什麼要做一堆人不懂得欣賞的事?然而,這一切的體悟,就從“希望之谷採訪活動”開始。

8月19日,吉隆坡循人中學高中三社會時事課的14位同學走進 “希望之谷”,隨著陳彥妮的步伐,認識這個社區。他們感受到陳彥妮心裡激昂與堅持的情緒,但沒辦法感受到這個漂亮社區,曾經歷過的黑暗與魔咒。

病樓裡有一位被稱為“792”的老伯,他的名字“陳觀華”別人倒是忘了,卻記住了他的摩哆車牌。他是麻風病康復者,這些年來經歷了不少困難。他憶述過往生病的情況,“痛苦幾十年都不要自殺,患上痲瘋病后,每星期要打針兩次,打了36年,導致手腳扭曲,我都不曾想過要放棄生命。”792不斷提醒年輕人,不要輕易放棄生命,因為病友們再苦,都沒有因病和痛苦而結束性命。

失去一條腿 依舊快樂存活

堂伯7歲時就被送到麻風病院,今年他79歲了。為什麼他會得到這個病?他想了一下說:“病源來自父親。現在打了預防針,沒事了,處于康復狀態。”

7歲那年,麻風病奪走他的一條腿,也導致他的手被細菌吞噬。他說,腿被鋸掉后,不會痛也沒什麼感覺了。行走不便七十多年,生活起居他都是依靠滑椅輔助,完成各項活動。

訪談中,堂伯提到幾則自己的小故事。他從小跟父母務農,有一次被人欺負,被人騙說種一棵樹要用到50公斤的鹽。他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但他也沒有當場去揭穿人家的謊言。

由此可見堂伯是個重視禮貌的人,他再三強調,要孝順與尊重父母、好好讀書、不可碰毒品與賭博。同時也勸年輕人,出門時要告訴父母;回家了,也要告訴父母;吃飯前,要叫父母吃飯;吃飯時,不可以講話。

7年前,堂伯的父母去世了。父母在世時,他偶爾會出去探望他們。父母去世了,他就沒有再出去了。

患上麻風病,對堂伯而言是無可奈何的事。那時候,周遭的人都歧視他,把他當怪物看待。但性格樂觀的堂伯不理會世人異樣的眼光,只跟著自己的步伐,過自己的生活。

剛開始時,堂伯的確感到心酸,因為不被人們所接納。但時間久了,他就漸漸寬容了那些歧視他的人。他秉持著“你走你的路,我走我的路”的觀念,不理會他人的想法。堂伯知道,口是別人的,他不能阻止別人講什麼,但他可以做好自己。

7歲患上麻風病不是堂伯想要的。失去一條腿的他,提醒青少年要做個孝敬父母的孩子。
7歲患上麻風病不是堂伯想要的。失去一條腿的他,提醒青少年要做個孝敬父母的孩子。

陳彥妮提供陳觀華生命故事的資料,給進行採訪的學生。
陳彥妮提供陳觀華生命故事的資料,給進行採訪的學生。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