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明信:如果每一場喪禮都是一次撕裂 | 中國報 China Press

沈明信:如果每一場喪禮都是一次撕裂

(《普門》雜誌總編輯)



中國人有一句話:“人死為大。”也就是說,不當面說死人的過失。中華文化,有的是太極陰陽,深諳做人的道理。一個人死了,至親好友都在追悼、緬懷,你說死者的壞話,馬上就會得罪人。

當然,如果你理直氣壯,如果你不怕得罪人,那什么也攔不了你。

“人死為大”的道理,未必有在馬來西亞華社代代流傳下來。我讀小學的那個年代,華文老師得兼具文化教育的角色。如今,我只看到家長熱辣辣地在臉書上痛罵華文試卷的考題這么難,大人都不會作答,根本是政府有意在為難考生。



母語教育淪落到只講分數,文化教育可能連渣都沒有剩了,還得打開電視,看TVB的《城寨英雄》惡補一下。

伊黨精神領袖哈侖丁在美國逝世,葬在美國,很多華人網民一鍋炸開了,網絡上的留言要多酸,就有多酸。這個事不用遮掩,而是要公開拿出來讓各方看清楚。華人明確表達了對伊黨的失望及憤怒,卻忘了一注猛藥往往有副作用。

一名馬來青年把這些留言全部截圖,收到自己的臉書相薄裡,所有中文留言用翻譯年糕譯成英文,中英對照。他發了一個帖說:“收起來,讓臉書每年重發一次,一直到死。我怕會忘了。”他的帖有數千個讚,轉發比讚多了一倍。

政治人物的功過,本就該公開予人評價,可如果你注意這些留言的水平,就明白馬來社會為何會如此氣憤。一個素顏的小妹,可以想都不想就留言說:“沒想到死了才敢去美國改吃豬肉。贊!”遠遠比這更不堪的都有。也許這些人沒有想到,網絡不是一個只有中文、只有華人的世界,他們的言論已被馬來網民傳了一遍又一遍。

這個國家需要正能量

馬來穆斯林一向尊重長者、尊重宗教司,你可以就政治人物的功過據實評議,但不必去碰觸禁忌。而且當這種廉價的嘲諷成為群起的現象,我們就一次又一次把家國、社會、民族置于危險之境。

說到來,轟轟烈烈的羽球團結,只是一個假象;916更不是什么值得慶賀的國家成立日。哈侖丁的逝世成了試金石,一切打回原形。

還記得某年土權的頭頭伊布拉欣阿里辦了一個馬馬虎虎的春節茶會,臨時拿了一堆白信封充當紅包派給在場的民眾,全馬華人有如祖宗十八代被人羞辱,從初一罵到十五。怎么說,人家還是派錢呢。

在多元社會,你有禁忌,我也有禁忌,你的禁忌是一回事,我的禁忌可不能不被當一回事。

正當我們鄙視在朝在野那群顢頇的政客,那我們也得爭氣一點,去團結所有可以團結的人民力量,去推動、去建設一個自由、公平、廉潔的馬來西亞。細算一下伊黨還有多少個鬚眉皆皓的元老,如果每一場喪禮都是一場族群之間的嚴重誤會與撕裂,這場遊戲真的不用玩了。

說得明白一些,倘若華人老抱著受害者情結不放,像一個受盡委屈的小女孩,只懂得在原地哭鬧、跺腳,準備移民算了。這個國家處于政經的糜爛之局,我們很清楚挑戰已迫在眉睫,只有勇于爭取、勇于跨越的民族,才可以生存下來。

你可以對政客失望,但別對自己失望。忍一口氣很難、泱泱大度很難、據實評介很難、包容異己很難,那我們要什么?一個容不得十字架,嚷嚷著要拆下來的馬來西亞嗎?各族人民攜手走出舊有的框架,才有一個全新的馬來西亞。

這一層意思,希望大家可以幫幫忙,轉告我們的年輕一輩:現實生活之中,待人處事多一點正能量,這個國家需要建設,它再經不起折騰和破壞了。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