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霹雳头条】冀延长宽限期 统一政策 “严打外劳击垮中小企业”
独家报导:余佩妮
(怡保24日讯)移民局总监放话严打非法外劳,并对付雇主包括冻结户头,霹州各涉聘外劳的中小型企业业者不约而同指至少50%业者会受影响及倒闭,希望政府延长宽限期和统一政策,才不影响国家经济。
各行各业业者说,如果国家的人力资源及合法外劳人数足够,各行业业者就不必聘请非法外劳,业者们为了继续营运,聘请不到合法外劳下,迫不得已聘请非法外劳,如果因此受执法人员对付,实属不公平。
另外,也有业者认为,政府各部门各说各法,包括内政部的政策和移民局的执法步伐不一致,两者应统一对外发言,以免引起业者混乱。
霹雳建造行公会会长辛富明向《中国报》说,建造行业是聘用大量外劳的行业之一,因工人难请而确有部分业者聘请非法外劳, 一旦移民局大事出击取缔,相信会有很多业者受影响。
他认为,政府应该统一方式发出让外劳漂白和执法的讯息,不要令业者无所适从。
“此时是经济低迷时期,移民局在这个时候指要发动严厉对付聘请非法外劳的雇主行动,这将对多个行业带来很大影响。”
他认为,政府当局应该想想为何业者不聘请合法外劳,却去聘请非法外劳;事实是各行业业者都说不够工人,合法外劳人数不足以供应各行业的人力需求。
加快处理外劳漂白
“政府当初说会引进上百万名外劳,过后不了了之,现在只有少数外劳分批通过合法途径入境大马和工作,根本不足以应付需求。”
辛富明说,政府应该对症下药,而不是随意无沟通无协调的宣布及执法,同时应加快处理外劳漂白计划的时间,业者常只能不断通过媒体或当局反映苦况。
颜德光:中小型工厂
未全面机械化仍需外劳
大马厂商公会霹雳分会会长拿督颜德光说,大马有很多中小型工厂未到可全面机械自动化的阶段,因此依然需依靠外劳来操作。
“基于政府行动缓慢和国家经济不景原因,造成外劳不愿来马工作,某些厂方才被迫聘请非法外劳,执法人员此时取缔将令很多厂方陷困。”
他指出,政府年余前开始提供给新厂房申请购买机械的补贴,最高补贴额可达200万令吉,以让国内厂房更自动化而减少人力需求。
“但目前而言,我国大部分厂房还需要更长时间来落实全面自动化,希望政府了解工厂请不到员工的困境。”
他坦言,工厂人手短缺和外劳人数不足的问题存在已久,但工厂各自操作,内部是否有聘请非法外劳即是外人不得而知的。
农业需大量外劳
★金马仑花业公会会长李丙富
农业需要大量外劳,但这几年很难成功申请外劳之余,很多外劳都不愿来马工作,造成不少农民铤而走险,偷偷聘请非法外劳。
农民们没有办法,只有外劳愿意为他们工作,农民都愿意聘请他们,当中可能包含非法外劳。
我相信,如果执法人员到来取缔的话,至少半数大小农场会结业,余者农场因人手不足而越做越小,影响产量,这会造成整个大马农业瘫痪。
助增加生产力
★霹雳华人五金公会会长许圣杰
五金业是聘用很多外劳的行业,外劳协助我国增加生产力,如果没有他们,我国就会出现问题。
外劳愿意做很多本地人不愿做的工作,如果没有这些外劳,我们如何可以进行进出口生意?
本地人的工作态度确不如外劳,我们五金行业需要外劳,如果执法当局因业者聘请非法外劳而冻结银行户头,可能导致很多业者要关门大吉。
本地人不愿做
★霹雳家俬同业公会会长刘锦华
基于本地人不愿做粗重、肮脏及需体力的家具业工作,因此业者需聘用大量外劳来协助,但很多厂家和零售商请不到人,最后被迫聘请外劳。
我认同马来西亚中小型企业公会会长拿督江华强讲的,如果移民局援引法令冻结聘请非法外劳雇主的户头与资产,恐会造成国内80%中小型企业倒闭的说法。
如果大批雇主因聘非法外劳而遭对付,将影响国家的经济;如果这些非法外劳没有工作做,也可能会迫使外劳犯法,令罪案率上升。
限定聘外劳人数
★刘振扬(金马仑花农)
我的花圃原本有18名外劳,因准证逾期和更新手续等因素,造成很多外劳回国,如今仅剩9名外劳为我工作。
由于在临时地契的土地栽种的菜农或果农不可申请外劳,再加上当局是根据土地面积来决定让农民聘请的外劳人数,造成一些菜园、果园或包装厂可能会聘请非法外劳。
外劳只可为申请他们来马工作的雇主工作,一旦为其他雇主工作,即属非法。
申请手续复杂
★谭锦基(制鞋厂商)
在我国申请外劳手续和程序复杂和令人烦恼,很多厂商为了生存和让工厂继续操作,被迫聘用非法外劳。
厂方在很多外劳的准证到期后,虽成功向大马政府申请更新准证手续,却长达数月没获黏贴在国际护照上的签证证明,一旦执法人员查看,依然属“非法外劳”。
也有一些合法外劳不满现有工作环境,而逃走到其他厂家工作,在这情况下,这些外劳也会变成非法外劳。
准证逾期难更新
★不愿具名的黄先生(塑料厂商)
其实如果移民局严打非法外劳,对我的工厂影响不大,但将令很多工厂生产不顺利。
工厂有20余名外劳,随着外劳的准证逐一逾期和难以更新,令很多外劳返国,却没有新外劳填补空缺,如今仅剩数名外劳工作。
我有一名友人的工厂更从约400名外劳剧减至约200人,又聘请不到本地员工,最终因人手不足而停机,生产量大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