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名搬選民有企圖? 選委會建議全民不滿
報導:謝玉珊
相隔13年後,選舉委員會日前公告半島與沙巴的選區重劃建議,當中建議重劃128個國會選區,新增13個沙巴州議席外,也宣佈更換12個國會選區和34個州選區的名字
但選委會的選區重劃建議非常複雜,令人看了眼花難懂。
因此,《中國報》從網上搜索的資料中,整理成一份“懶人包”,讓讀者選區劃分後或會出現的變化,以及選民應該如何提出反對。
根據媒體預測,第14屆全國大選很可能在2017年3月至5月之間舉行,或許有些人會認為,選區劃分和自己沒有關係,所以大選到時就一大夥人到投票中心排隊、“捉幽靈選民”、準備在選票上劃勾勾,但等等,為什麼我的選區不在這裡了?!
是的,不少反對黨議員已經投訴,選舉委員會被指借增設投票站之名,實則卻是搬動選民,重新劃分選區,把選民“靜悄悄”被搬移到其他選區。
46選區換名字
但搬動選民,不僅引起反對黨不滿,就連國陣成員黨,例如巫統、馬華、民政黨及國大黨等,都提出抗議。
選舉委員會在選區重新劃分建議中,尋求更換12個國會選區與34個州選區的名字,這些選區位於柔佛、森美蘭、霹靂、雪蘭莪、吉隆坡和吉打,例如在吉隆坡和雪蘭莪州,士布爹(行動黨)易名為大城堡、格拉那再也(公正黨)易名為梳邦、沙登(行動黨)易名為萬宜,以及八打靈再也北區(行動黨)易名為白沙羅。
須確保選民獲照顧
在222國會選區中,還有128個選區建議重新劃分,這也意味著選委會可以根據特定條件,劃分各別選區,而且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
按照常理,選委會必須確保選民能真正獲得議員的照顧和代表,且能更方便的進行投票的程序。
舉一個非常簡單的例子,有一塊土地分別飼養牛和羊,當牛的繁殖比羊來得快時,就必須為牛騰出更大空間,因此順理成章的,就是把牛欄擴大,佔了羊欄的一部分空間(又稱為重新劃分)。
但當來到選民劃分時,就沒有這么簡單了,包括聯邦憲法有一大堆的指南要選委會遵守,並且提供為期30天的反對期。
這是因為,一旦有誤,選區劃分可以在你不知情的情況下,直接影響選舉成績。
移選民人數可得逞目的
這是很簡單的邏輯,即如圖中的兩個瓶子,瓶子A內有80顆黃豆和20顆黑豆,而瓶子B則有10顆黃豆和40顆黑頭。
如果黃色政黨想要兩個瓶子內都有多數數量的豆子,那麼它只需要從瓶子A中把40顆豆子移到瓶子B。
如此一來,在瓶子A的多數數量豆子就是40對20,瓶子B則是50對40。但肯定的,瓶子B的豆子會多得溢出來,但黃色政黨的目的就得逞了。
而這樣的情況,也就出現在最近的選區劃分中。
例如八打靈再也北區(易名後是白沙羅)的選民人數在2013年大選是8萬500人,會增至約15萬人;但是梳邦的選區卻從7萬3000人,減少至5萬人。
讓國陣反敗為勝
這也是為何這種對選民大洗牌的工作如此重要,以上是人民公正黨青年團製作的圖表,說明選委會如何通過選區劃分,在選民人數保持的情況下,把原本國陣輸掉的5個選區,變成國陣與希盟3對2的選舉結果,讓國陣反敗為勝。
百人聯署1議員即可反映
你可以針對選區劃分的不滿付諸行動,根據憲法,只要收集至少100位選民的聯署上訴,並且至少一名議員向選委會反映。
但條件是選民只能為自己的選區投訴,不能投訴其他選區的情況。
因此,淨選盟在全國成立“選區劃分、行動與研究團隊”(DART)也發動收集聯署,以趕在2016年10月14日之前,向選委會提出反對。
如此一來會造成什麼問題?以下舉幾個例子
1.你居住的住宅區會被劃分開來
聯邦憲法的其中一個禁忌,就是選區劃分不能把家庭和社區分開。但在建議劃分的選區中,卻有多個社區發現他們被劃分到不同選區,例如在統邦再也,一個鄰里被劃分成兩半 ,一半在梳邦再也州選區(行動黨州議員楊巧雙),另一半則是斯里斯迪亞(公正黨州議員聶納茲米)。
2.你投選的人無法照顧你
許多選區是根據自然邊界(如島嶼)以及社會經濟需求分開。當自由劃定邊界時,就會出現一種無厘頭的問題發生。例如,在雪州吉膽島與巴生是同一名議員,那麼議員是要照顧陸地上的選民?還是島上的選民?
另外,在八打靈再也北區有幾乎多一倍的選民,這意味著在市政局、州議員和國會議員也要照顧多一倍的選民!
3.當選民要投訴時,會發現同樣的話要
說3遍才找到人替你解決!
一般上社區會有各種問題,如壞路或是街燈損壞,因此你會向選議員投訴,好讓對方去向市議會投報並且跟進維修。
但不妥當的選區劃分,你可能要多跑幾個市議會,而且不同的市議會有不同的條例,如此一來,你那位可憐的州議員要與2至3個不同的市議會交涉,才能替你反映和解決問題,也浪費不少時間。
*聯署網站連接:https://dart.bersih.org/banta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