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聪民:普通话 | 中国报 China Press

林聪民:普通话

公元1909年,满清政府在中国设立了“国语编审委员会”,将当时通用的官话正式命名为“国语”,中华民国成立后,正式整合编制,产生了最早期的统一读音体系,再经多次辗转,历经21年,方才完成了第一个相对完整的汉语发音系统,而后,败退台湾的国民党在台湾沿用,续称“国语”。



但中国大陆因为地域广袤,民族及地方语言繁多,因“国语”方便了各族沟通,成了普遍通用语言,故称作“普通话”,至于海外的华人,即不能在居住地称之为“国语”,也不是和当地人沟通的普遍通用语言,改称“华语”。

其实,时至今日,一般的中国人在各自家乡都还没有使用“普通话”沟通的习惯,云贵川地区的人民,惯用川话,岭南、广西多用粤语,江西人有赣语、湖南人有湘话、上海人有上海话、海南人有琼语、福建更复杂,闽南、闽东、闽西、闽北各说各话,几乎完全不能相通。

大马华文教学体系“纯正无污染”



刚开始的普通话,在结构、语句、声韵母等元素上基本采纳自北平(现北京)和南京,南京是江苏省会,对北平人而言,南京、上海等河南以下地区都算是“南方”,能用上部分南京话,也算给足“南方人”面子了。然而,发音系统更为丰富的闽粤人民不吃这一套,毕竟无论北平或南京,对华南地区的人而言,都是遥远的北方。

再后来,身在北平主掌大权的官老爷们更直接,通过“学者、权威”直接认定北平话才是“正统”,再次简化删除了当初沿用的南京话系统,制定了一个九成北平话的语言标准,“普通话”这才真正定下案来。

由于地域文化相去甚远,使用纯中文教学的学校仍占极少数,而且通常只见于一二线大城市,而大部分地区的教员都还沿用五花八门的各地方言授课;虽然近几年来教学语言开始比较规范,不过绝大多数乡下地区的小学依旧处于“混合语言教育“,回看,反而是马来西亚华小的华文华语教学体系更加“纯正无污染”。

四川话的结构和发音与普通话相当类似,许多四川人至今还分不清自己说的到底是“普通话”还是四川话,总之,四是十、十是四,外省人不太听得明白就是了,俗称“川普”;东北地区受日本影响特别严重,日本人语助词缺乏,常需要借助音量的大小来表达情感,东北人也因此学得说话特别大声,自诩耿直豪爽;广东人说普通话最别扭,人变盐、民变蛮、好变猴,中国有句调侃的话说:“天不怕,地不怕,只怕广东人说普通话“。

(寄自广州)


*本网站有权删除或封锁任何具有性别歧视、人身攻击、庸俗、诋毁或种族主义性质的留言和用户;必须审核的留言,或将不会即时出现。
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