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裏的虛與實.陳慧文:群居點滴

卅多歲,獨居,有一天突然想起從前群居的歲月,那是十多年前的事。2005年期間,那所房子住了約十人,房子是雙層排屋,地點在八打靈再也十七區,算是真正意義上的群居。

房客絕大多數是馬大畢業生,因為那個社區是馬大華裔生的聚集地。大家畢業才一兩年,平均年齡約25歲,在摸索著職場的各種潛規則和分寸,心理上還有著大學生的單純,對人也沒什麼防備心,因此很自然的,大家的關係就好像家人一般。

2005年8月我剛換了工作,從加影搬回十七區,搬進這棟房子,事實上在加影工作期間我也常來,因為好些人都是我的大學朋友。大學畢業不久我就到加影工作,那個地方對我而言是個陌生的社區,職場上面對衝擊時,我需要傾訴的對象,因此在週末就會到十七區找朋友。

換了工作以後,那時我也在跟遠在南京讀博的學長通信。學長也是馬大畢業生,他在信裡寫到:“我覺得如十七區那種學生屋的群居生態,的確是個很棒的發明,非常契合現代城市那種遠離老家的單身族群的經濟和心理需求。”

屋友HC畢業後不捨得離開這個社區,如果離開了這個社區,她也不知道要怎麼過生活。另一個屋友KL在萬宜國民大學念碩士,寧願天天坐電動火車去上課,也不願意離開十七區。多數人都單身,放工後吃完晚飯,是大家交流的時光,躺在房裡天南地北地聊天。大家還是有彼此的夢想,等待有一天去實現,特別是出國留學的夢。

WQ是個性格剛強的女生,有一天告訴我,她那天和老闆爭吵,放工後到觀音亭哭了一場。WQ在非政府組織工作,她老闆也是個剛烈女子,也可接受員工跟她起爭執,後來她們的感情越來越好。我住進這間房子以後的幾個月,WQ就申請到獎學金到泰國念碩士了。獎學金只提供學費和住宿,不包括生活費,她的老闆和同事們集資為她籌得了一筆生活費。她要飛到泰國的那天,全公司的人還去送機。

許多年後,屋友們多數都已嫁為人妻,巧的是,WQ現在也算是我的同事,只是在不同學院執教。輾轉間大家都過著各自的生活,也都已不群居了。現在回想當年,難得大家都真誠交心,這種日子是再也回不來了。

陳慧文喜歡文學,喜歡聽故事,喜歡記錄生活。目前在大學教導中文作為外語,總覺得自己在摸著石頭過河。
市场脉搏
更多
看影音热议更多
健康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