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威越境的養分

林家威執導的《愛在深秋》是一個尋找純愛的故事。

報導:覃小萍

旅居日本的大馬導演林家威,受中國獨立電影啟發踏上電影造夢之途;亦受到與他有相似背景的台灣名導楊德昌激發,拍攝了他人生中的第1部長片。2014年尾他拍了第1部商業片《愛在深秋》,下部電影則暫定以東歐為故事背景,跨國界的背景似乎已成為林家威圓電影夢的特有養分。

三地文化沖擊



林家威出生在多元文化的馬來西亞,在日本度過青春期,人生轉折點在中國,三地文化沖擊對他的電影創作有怎樣影響呢?

“我目前所拍的電影都是有關中國人、香港人、韓國人和日本人,還沒有機會說大馬人的故事。但是因為從小在馬來西亞長大和受教育,可能在馬來西亞不知覺,但在外地拍電影的時候,所表現出來的視角可能很有馬來西亞的特點。像電影中很自然就出現多國語言、多國籍的主角、不同的文化,但其實港台日韓的電影很少局外人或其他國家的視角介入,他們更關心的是本國人和自身文化。”

因此他的電影在日本上映時給予當地人新鮮感,並稱他的電影為“越境電影”或“無國籍電影”。

“我想這主要還是跟我來自多元種族的文化背景有關。所以從這點來說,與其說中日文化沖擊,倒不如說大馬文化對中日來說其實更是一種沖擊,他們常奇怪我們不同民族、不同語言文化,卻可以如此融合交流。”林家威不諱言希望有機會返馬拍電影,“因為這裡始終是自己的國家,有著其他地方所沒有的情感,可是因為一直在海外,相對來說,在馬來西亞拍戲可以利用的資源就很少,而且也不大熟悉這裡的電影工業。”

正在俄羅斯和東歐旅遊的他已構思一個橫跨西伯利亞的故事,還有另一個有關背包客在東歐小國的故事。“也打算今年年尾拍攝我的大阪三部曲的最后一部,目前正在寫著劇本。”

林家威曾執導的作品包括《其后》(After All These Years)、《Magic and Loss》、《新世界》、《戀戀南方》等。

人生苦短總該留下些什么…

林家威原先到大阪求學念電氣工程,在東京電信公司工作6年后,毅然放下網路工程師的穩定高薪,到北京電影學院修習電影。他直言雖然一直很喜歡看電影,但是完全沒有想過要從事電影行業,“大學畢業就職的時候,正是網絡最火熱、前景最被看好的時刻,所以剛開始工作的時候,學習了很多當時最新的通訊知識,相當興奮。”

可是工作第3年,他便開始懷疑自己是否喜歡網絡工程師的工作,“基本上工作對著的都是電腦和機器,很少與人溝通,如果一直從事這個行業的話,也許生活安定,但是卻缺少生活的激情和動力。”親友對他辭職轉行做電影的決定固然驚訝,但他自己當時並沒有太掙扎,笑稱:“當時已經31歲,一旦決定后也很難返回頭了。”

他坦言,當時受到中國獨立電影很大的刺激和啟發,“那時站在中國獨立電影最前線的賈樟柯、王兵等導演引起世界矚目,我在日本的電影節及藝術電影院接觸到他們的電影,觀看之后覺得在中國拍攝電影有無限的可能性。”

唯真正踏足北京后卻發現隨著經濟起飛、百物騰漲,很多充滿理想的電影人不得不向現實低頭,在中國拍電影已經沒有之前自己所期待的那種火氣和熱情。

“我考慮去北京電影學院學習電影的時候,第一個就想到台灣的楊德昌導演,因為他和我一樣都是理科出身,當了幾年電腦工程師后就毅然放棄高薪職業投入電影創作,而且每當我看他的電影時,都有一種要拍攝電影的衝動。”

他去了北京之后,斷斷續續在劇組工作和拍攝短片,“激發我毅然拿出自己的儲蓄去拍攝第1部長片,最大的動力也是楊德昌導演去世之后的事情。人生苦短,如果沒有什么遺留下來的話實在很可惜。好的電影,即使導演去世之后,仍然會繼續發光。所以就拍吧,沒有后悔的余地!”

與溫碧霞合作愉快

詢及他與溫碧霞合作《愛在深秋》的淵源,他披露其實是想在中國拍攝一部描述經濟飛躍發展下,有關在男人社會里生存的女人欲望之故事;而他一直很喜歡法國福樓拜小說《包法利夫人》,希望可以將小說改編成中國故事。

“當我在想演員的時候,剛好看了黃國兆導演的《酒徒》,被裡面扮演中年怨婦的溫碧霞給吸引,覺得可以為她度身訂作一部電影。剛好黃國兆導演又是我的朋友,就通過他聯繫溫碧霞。”

可惜劇本寫出來之后找不到資金,溫碧霞建議他拍一部比較符合中國市場的商業愛情電影,她一直都很想拍類似《愛在深秋》的故事,于是便促成2人的合作。

“我覺得中國目前比較缺乏這種深入探討愛情的主流電影,覺得在說故事和影像上有很多發揮的空間,就接受這個挑戰了。雖然和包法利夫人的主題有很大出入,但基本上它說的也是一個有關女人欲望的故事,就是對愛情的欲望,即使現實生活有很多道德限制,卻仍勇于跟隨這個欲望開始一段新生活。”

他稱讚溫碧霞是很好的老闆,雙方合作得非常愉快,“在電影的劇本企劃里,因為是來自她很想拍攝和主演的一個故事,所以她採取主動和執著的地方特別多,但是等劇本定稿后,在籌備期間、實際現場拍攝、后期剪輯,她都很尊重導演和工作人員的想法,給予我們的自由度相當大。”

林家威小檔案

1973年 生于吉隆坡,曾就讀吉隆坡中華獨立中學

1998年 畢業自日本大阪大學電氣工程科,在東京當了6年網絡工程師后,到北京電影學院學習電影。

2005年 憑短片《尋車》入選由釜山電影節主辦的第1屆亞洲電影學院

2010年 完成首部長片《其后》,1年以內又完成其他兩部長片《Magic and Loss》和《新世界》,入選香港國際電影節、釜山國際電影節、大阪亞洲電影節等

2012年 擔任東京國際電影節的“亞洲之窗”單元的評審

2013年 完成第4部長片《Fly Me To Minami》

2013年 成為台灣南方影展的焦點導演,展映目前所有電影

2016年 第1部商業片《愛在深秋》上映

市场脉搏
更多
看影音热议更多
健康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