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我業‧神龕寓意設計更講究 巧手為神明遮風擋雨 | 中國報 China Press

我行我業‧神龕寓意設計更講究 巧手為神明遮風擋雨

不願樣貌曝光的劉國添,正在用心為神龕補金漆。
不願樣貌曝光的劉國添,正在用心為神龕補金漆。
這些擁有圖騰的模版,皆是製作神龕的模型。
這些擁有圖騰的模版,皆是製作神龕的模型。

獨家報導/攝影:梁展維
(江沙29日訊)擁有遮風擋雨的棲身之所,是人們基本生活要求,也是信徒們在求神拜佛時的期許。但在保佑眾生之際,神明當然也要有一個安身之處,而所謂的拿督公屋或天神屋(神龕),正是在這樣的需求下誕生。



從前,許多華人家庭大多只在門前或墻上釘上一塊神牌,並在牌前置放香爐及燭臺即能安奉起天神、土地公或拿督公,惟在磚屋或洋房普遍後,為了能搭配漂亮的房子,善信也就開始對神龕的設計有所“要求”,除了為神明提供遮風擋雨的地方之外,也講究神龕的寓意及設計,賦予神龕嶄新的形象。

來自霹靂州怡保,之前從事裝修的劉國添(44歲),在20年前遇上經濟風暴,在1996年毅然轉行,目前與弟弟劉國宏合作,在江沙路從事神龕制造事業。

掌握瓷磚手藝快上手



他坦承,由于之前擁有切瓷磚手藝,且對建築與呎吋有一定掌握,因此制造神龕是頗快上手。

劉氏說,市面上最普遍的神龕,包括拿督公屋與天神屋,一般上都有模型設計,而這些模型的呎吋,皆根據風水呎設計,不能胡亂更改。

他補充,神龕的呎吋高約38吋,寬約24吋,平均有60公斤重,市場售價在300令吉至350令吉之間。

他指出,雖然神龕在制作過程中沒有甚麼特別禁忌,但在浮雕的搭配及對聯的選擇上,卻有必須注意的習俗及規矩。

“例如華人一般認為龍是天上飛的神物,是尊貴的象征,所以除了天神龕外,龍鳳及貔貅圖樣不能刻在拿督公的神龕上。”

回購率不高屬夕陽工業

劉國添形容制造神龕是夕陽工業,因此不鼓勵年輕人加入這個圈子。

他指出,霹靂州目前只剩5家人製作神龕,據說,有一家已經後繼無人,所以被視為夕陽工業。

他認為,國內的華裔不多,且愈來愈少,再加上不是每個華人都燒香拜佛,神龕不是必須品。

另外,他認為神龕的回購率不高,一個神龕可以耐逾20年之久,想要客戶再購買第2或第3個神龕,可要望穿秋水。

“若是神龕像牙膏或肥皂般,短時間用完後再添用,這門生意則值得推薦。”

運送神龕最怕破損

制作神龕不困難,真正最頭痛的步驟是運輸過程,若是羅厘不小心走到窟窿,導致神龕破損,修繕工作會令師傅頭暈目眩。

劉國添向《中國報》講述製作神龕的主要步驟。第一步驟是攪拌混凝土。第二步驟;將混凝土置入模型中待乾涸,再鋪滑。插在混凝土中的鐵條,將作為神龕的鋼骨,更為堅固。

第三步驟;嵌接神龕左右側與背身。第四步驟;為神龕底部砌上瓷磚。第五步驟;讓已經成型的神龕曬乾,完全乾涸及堅固。第六步驟:為神龕外表噴上紅漆。第7步驟則為神龕補金漆。

他表示一旦完成這些步驟,必須再細心檢查,是否需要修繕,才是算大功告成。

他指出,一旦接到訂單,就會與弟弟及伙記把一件件的神龕搬上羅厘,滿車共12件,再小心翼翼送往指定地點。

七月淡季轉做裝修

每年農曆三月與四月,還有七月是訂購神龕的淡季,這時,劉國添師傅便會轉做裝修,增加收入。

劉國添指出,食物放久會變質,但是神龕不會,因此一旦遇上淡季,他便會轉接裝修工程。

他指出,每年的農曆新年期間則是旺季,許多人會搬新家,換神龕,則是他們最忙碌的時刻,必須熬夜超時工作,否則無法在指定的時間將貨交給訂戶。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