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故事‧在大自然中學會勇敢 涉冷河前進

Dino和太太、女兒一起採菜。

報導:葉鳳玲

報導、攝影:葉鳳玲(特別感謝GOLDEN DESTINATIONS邀請安排)

圖:受訪者提供

買玩具給小孩,他們未必深刻。但是,來一次特別的親子游經歷,他們會記著,也會令他們成長……

喜歡帶小孩投入大自然活動的Dino,經常在外當農夫、園丁、木匠等角色,體驗冷氣辦公室以外的生活。有一次,七歲的女兒問他:爸爸,為什麼你懂醫生也懂農夫?當時他這樣回答:因為爸爸閱讀多、做得多。

“後來,我發現女兒會自動拿書來閱讀。小孩不需要父母告訴他做什麼,只要給他們機會,教育及培養更多是在課堂之外,在日常生活中,也在旅行的路上。”

他感嘆現代親子相處時間少,父母給予孩子的時間不多,孩子的生活就是從安親班過渡到補習班,或者在家玩手機。對此表示憂慮的Dino,因此經常策劃、舉辦各種親子活動,並且呼朋喚友一起參與。

“我覺得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親子關係的建立和教育不只是‘室內’的方式,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帶著小朋友去旅行也能‘走’出知識。”

體驗農民辛勞

他說,現在的小孩太幸福了,沒有經過任何的辛勞。因此,在每一次的親子活動裡,他希望父母和孩子一起完成某些事情,比如露營時一起紮營、一起DIY,讓孩子在父母的引導之下,嘗試平時沒有機會或少做的事情。

幾年前,Dino女兒進入偏食的年齡,因此他和太太帶著女兒探訪農場。“帶小孩進入農場,讓她從採摘、收割、耕種等體驗過程,了解農場和食物之間的關係,也知道農民的辛苦,不會輕易浪費食物。”

不只是他的女兒有所改變,他也看到其他小孩的改變。有一次親子游當中,需要父母和小孩在河流中行走約兩公里,協力克服途中石頭擋道等障礙。

“城市中長大的小孩,不習慣冰冷的河水,一開始並不敢涉水行走,有者還要父母抱。一步步嘗試之後,他們終於敢行走,到最後快步、奔跑,到了終點還問:怎麼爸媽還沒到?”

親子游是一扇奇妙的門,門的後面更有發現的魔力。他說,平時父母太忙了,沒有時間陪伴孩子,如果能好好陪他們邊玩邊學,可以發現孩子的無窮可能性。

安心專心陪孩子

隨著資訊和科技越來越發達、廉航也普及,越來越多父母願意帶著孩子一起出國親子游,藉由朝夕相處的旅行,建立更親密的親子關係。當中,Dino對台灣宜蘭有特殊的感情。

“我是太平人,對小地方特別有親切感,宜蘭就給我這樣的感覺,商業味不濃,而且匯集文化、藝術、文創、生態保育等元素,是一個很棒的親子體驗場所。我的女兒今年七歲,但是她到宜蘭三次了!”

他笑說,在國內旅行,有些父母容易被手機幹擾,無法專注旅行。但是在國外旅行,出國之前必須把事情辦好,人在旅途中,可以安心陪孩子玩樂,親子時光更有質量。

“如果預算允許,來一趟長途旅行的國外親子游也不錯,至少可以讓小孩感受文化與思想沖擊,培養接納和包容力。”

想好,為什麼要去玩!

有的父母認為,帶孩子出去就是要讓孩子開心玩、有地方玩。Dino對親子游的想法是:“有人重視Where(哪裡),所以喜歡去迪士尼樂園這些熱門地點,但是我覺得更重要的是Why(為什麼),為了什麼你要和孩子親子游?”

他建議,如果是為了和孩子有更多相處時光,那就定點旅行,節省跨越不同地方的時間,把時間善用於和孩子互動。如果為了讓孩子體驗不同的新事物,就不要不捨得花錢去安排或參與特別的活動。

另外,有些父母喜歡自由行親子游,可以依情況做調整。Dino也喜歡自由行,但是從“Why(為什麼)”親子游方面思考,他認為團隊親子游有一個優點。

“自由行基本上以孩子的意願為中心,團隊親子游則是團隊為中心,由數個不同需求的家庭成員加入,小孩不能想怎樣就怎樣,而且也能體驗和其他小朋友交流、合作,減少公主病、王子病。”


和孩子在一起,吳莉莉和先生黃德明也變成了孩子王!

放下手機電腦一家人一起動!

教育孩子是最難的工作,但是親子游卻可以讓小孩邊玩邊學,而且簡單、快樂、有意義!

一趟親子游回來之后,吳莉莉發現孩子更親近她,親子關係更加親密。“和他們的溝通比之前更容易了,當然,除了他們的改變,我和先生的態度也有改變,不要只用罵和喊,而是用心和他們溝通。”

第一次參加親子團的吳莉莉,難忘和兩位小孩一起焢窯燒番薯。她說,這個活動很新鮮,最重要的是她和先生兩人從女兒凱璇身上學習到某些態度。

“凱璇看到我們做一個土塊拱橋,也在一邊自己動手做另外一個小的土塊拱橋。我們從她身上看到小孩的獨立,以及對一些事情的堅持,反而要跟她學習,哈!”

陪伴孩子走進農場、山林,可以划舟、捉魚、奔跑……吳莉莉也感覺回到自己的童年,那個只要追趕跑跳蹦就能感覺到快樂的純樸時光。

“還可以玩跳繩,而且是用稻草做成的長繩子來跳!小孩沒有興趣,反而是我們幾位爸爸媽媽玩得很盡興!”

快樂用心學習

她說,雖然平時週末也會和小孩一起游泳、野餐,但是經常會被工作“纏身”而分散注意力,無法專心陪伴孩子玩樂。

“人在國外,大家都放下手機、電腦,難得一家人能一起做活動,像搖冰淇淋,在這之前我們完全沒有想過,在不用冰箱冷凍之下,用搖的方式就能把鮮奶搖成冰淇淋,小孩和我們都很享受這個特別的DIY體驗。”

吳莉莉相信,每一次的體驗會帶給孩子成長,雖然它可能是星星之火。

“我和先生不會要求孩子考A或滿分,因為我們都有一個共識,小孩要有快樂的童,才會用心學習。”

女兒曾經跟她說過,以前在學校抄啊抄,但是不明白抄來的東西講什麼?“后來她告訴我,其實用心去聽,就聽得懂意思。小孩的學習很多時候是要靠自身的興趣和自覺,父母強迫也沒有用。”

激發孩子的潛力

放下家長的過度理性和保護,吳莉莉發現孩子的無限潛力。

“在家裡,我從來不敢讓小孩碰火和碰刀,擔心他們切到手、燒到手……但是,在焢窯和煮食的親子活動中,我意外發現兒子滿喜歡廚房事務,而且煮出來的粽子餡料味道還不錯咧!接下來,應該要給他更多嘗試的機會,哈!”

她們一家曾經到過不同的地方旅游,也玩得很盡興。但是,和一大班家庭一起親子游,那種好玩是不一樣的體驗。

“小朋友一定會自己玩起來,比如,我就看到兒子凱紳會去照顧年紀比他小的小孩。雖然有些小孩比較頑皮,甚至抓傷他的手,但是我們沒有生氣或投訴,因為小孩就是比較不會控制自己啊!”

她相信,讓孩子們互相接觸,溝通交流也能刺激他們的社交能力,以及學習忍讓。


以大土塊搭成拱橋,圍出窯的範圖。再以交錯方式放置木柴於窯裡,並以報紙等引火燃燒,待窯燒至火紅時,取出所有未燒盡的柴火,清空窯內,放入適量的玉黍蜀或番薯,再把窯打塌完全覆蓋。約半小時時開窯,就可以趁熱吃香噴噴的玉黍蜀了。

一家“趣”哪兒?悠游農場看生態

親子共游可以是有趣的學習歷程,但是哪裡適合與孩子一起共樂、共玩呢?台灣宜蘭最早提出及實踐休閒農場這個新興產業,十分適合城市長大的大人、小孩一起來體驗……

焢窯,野牧知識

相傳是乞丐發明的,在早期的農業社會,民生物質並不豐富,乞丐討食不易,於是想到偷抓雞和番薯來吃,但是又沒有炊具,在這種情況下,只好把雞和蕃薯用濕土包好,丟到火中去燒烤。烤好之後,把土打破,由於事先用濕土包住雞,所以剝下土時,連帶可順利把雞毛拔下,同時番薯也爛熟了。後來,人們把這個方法改良,變成現在的焢窯。

★推薦:宜蘭頭城農場

美食糕點DIY

擔心外面的食物吃下肚子影響健康,不妨自己和孩子一起動手做出美味又衛生的食物,爸爸媽媽和小孩一起DIY,好玩又好吃。

相信許多父母經常苦惱孩子的偏食問題,其實通過“一起動手做”,與孩子如同合作夥伴般一起DIY食物,不僅會讓孩子對食物產生興趣、珍惜食物,進而克服挑食的毛病,也能促進親子關係哦!

另外,從DIY食物亦能引導孩子的感官體驗,包括食材色彩搭配等視覺感受、水氣蒸騰聲音等聽覺感受、揉捏麵糰等觸覺感受,以及各種食材的味道和食物香味的味覺感受。

★推薦:宜蘭星源茶園(自製冰淇淋)、菇菇茶米館(自製爆米香)、芳岳茶園(自製糕點)

零距離接觸動物

接觸小動物是親子游的重點活動之一,特別是兼顧安全及趣味的農場,小朋友在認識接觸不同的動物之余,許多農場也有一些特殊的體驗活動,可以跟著工作人員一起學習怎麼去照顧農場動物,如何做一個稱職的小飼養員,比如餵食、收蛋等。

城市的小朋友第一次和動物親密相,可能一開始會有點膽怯,但是沒過多久就熟稔了,目不轉睛盯著這些蹦蹦跳跳的小傢伙,眼眸閃閃發亮呢!

由於小朋友個性好動,好奇心強,往往因為喜歡而過度興奮,而不知如何去正確表達對小動物的喜愛。有的大聲嘶叫、有的扔東西、有的會敲打門窗或把手伸進籠舍。家長在看護的同時,可以給予正確的引導,讓孩子了解和遵守規則,在安全的前提下去認識和了解動物,進而賦予愛和情感表達。

★推薦:宜蘭頭城農場、三富農場

觀光工廠製蜡筆

工廠有什麼好看?有這樣想法的你,也許對“工廠”的印象還停留在黑黑髒髒、一板一眼的刻板印象之中。基本上,許多的傳統工廠面臨轉型,紛紛走向“觀光工廠”一途,讓民眾更認識自己的品牌、增加參與感。

每一家觀光工廠都擁有獨特的觀光主題,不僅呈現綠美化後的廠區環境,也提供產品製程參觀、文物展示、體驗設施等服務,集知性與休閒於一身。

比如“蠟藝彩繪館”,分有彩繪塗鴉區、蠟筆和彩色筆DIY區、人體彩繪區等,讓大人小孩在玩樂之餘,也能獲得新知、體驗手作樂趣。觀光工廠不只是讓小朋友們DIY玩樂,實際上也是讓大人們長點知識。

★推薦:宜蘭蘇澳蠟藝彩繪館

吹笛野姜花!

除了親近動物,與大自然的親密接觸也對小孩的成長益處多多。山是什麼顏色?河水是什麼味道?花草樹木是什麼樣子?親子游便是最好的自然科普書。

對於自然知識的汲取需要潛移默化,而不是填鴨式灌輸。從孩子的興趣點出發,幫助他們通過和體驗進行點點滴滴的累積,這樣的方式更容易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和創造力。

如果喜歡夜間生態觀察,更可以看到平時難得一見的動物哦!比如竹節蟲,如果它受到刺激會散發出一股人蔘味,來嚇退敵人。

★推薦:宜蘭三富農場(夜間生態觀察)、頭城農場

下田體驗農耕

生長在城市的大人、小孩,少有機會能體驗農村生活,因此體驗水田插秧、採收蔬果、採蔥等系列以農耕為主題的親子活動,能讓大人、小孩親身體驗農耕生活,了解農人對這塊土地的尊敬與謙卑。

雖然是半日農夫,無法完全體會農人的辛勞,但是在操作,讓大人與小孩親近土地,學點農業知識,這種難得的農耕點,相信大人和小朋友很難忘。特別是踩在濕黏、柔軟泥土裡,大人和小朋友都興奮得哇哇叫!

整體來說,一般在城市住慣了的人很少有機會插秧以及採集蔬菜,能讓大人小孩體驗“粒粒皆辛苦”的感覺,並且了解從農場到餐桌的食物生產流程,頗富意義。

★推薦:宜蘭頭城農場(插秧)、三星鄉(採蔥)


徐家重視親子活動,每個週末都會外游。

虎媽放手孩子走自己的路

每一次親子游,都會讓親子關係升溫,同時也是為人父母者的學習機會……

早在三、四年前,李祏慧是一位“虎媽媽”,她這樣形容自己:“很保護孩子,很多限制,這個不可以,那個不可以。兒子三歲就送去幼兒園,四歲聽寫到晚上。”

兩年前兒子楷洛五歲的時候,性格變得叛逆,不讓做的事情偏偏就去做,用各種言語和行動來抗議。那時候,她和先生才察覺過去讓孩子“輸入”(input)太多,是時候放手讓孩子走自己的路。

“兩年前,我們才開始帶孩子去露營、爬山,然後也開始發現,他的身體發展比之前好很多。”自此之後,她十分重視親子游,去年一人帶著兒子參加親子游,到台北和宜蘭等地游玩九天,今年一家三口又跟著親子游學團來到宜蘭。

孩子才是旅行主導者

從“不放手”到“放手”,現在的李祏慧對孩子投予百分百的相信。她放心讓小孩參加活動,就因為她相信,小孩其實比父母更害怕、擔心受傷,每一次玩樂都很小心去玩。

同時,她也驚覺孩子的發現能力及潛力。“有一次在農場,一下車楷洛就看到湖,然後說要划舟,就跑到湖邊划舟。這是他第一次划舟,我們在旁邊看,讓他自己去想辦法怎麼能把舟划開來?”

讓孩子成為旅行的主導者和參與者,而不是跟隨者──了解親子游的真正意義,才能用快樂的方式引導孩子。

她說,親子團和一般旅行團不同的是,前者有經過特定的策劃和安排,每一個玩樂背後都有一定的趣味和互動,不是玩玩就算。

“比如,有一個小課程讓我們學習和孩子溝通,我從中學到很多。以前孩子放學回家看到他樣子不對勁,會問,你闖了什麼禍?但是,如果能問一句“學校有什麼好事發生嗎”,而不是習慣性以為他就是會闖禍,這樣小孩子就不會受傷害。”

親子互動,家長交流

帶孩子一起親子游,學習的不只是孩子,也包括父母本身。徐永強笑說,雖然不是完整的學習過程,但是邊玩邊學,和孩子一起成長才是最佳的收獲。

“過去我只知道番薯、雞蛋、玉黍蜀可以經過燒烤才吃,但是沒有想到還有埋在燒過的土裡,用燜熟這種傳統的焢窯方法。還有,粽子餡料原來可以先經過翻炒再來包裹、蒸熱!”

參加過親子游學團之後,他更加愛上了親子游。“它和一般旅行團不一樣,不是到了一個地方,大家下車去玩,到了時間集合,繼續下一個地方……它在玩樂的過程中,有很多親子互動的活動。而且,能夠和別的父母交流和分享,聽聽別人的想法。”

另外,親子游學團由數個家庭組成,猶如一個大家族的集體出游。“一班人出來玩,小孩不再是自己的小孩,而是大家的小孩,我也是所有小孩的父母,大家都會自動幫忙看顧彼此的孩子。無形中,看管的責任被分擔了。”

機會教育,看天色行事!

“只要父母願意為孩子付出時間,帶孩子出去,不一定要等學校假期或有空,每個週末都可以相約朋友帶孩子去戶外野餐、爬山或露營。其實孩子很簡單,就是要父母的陪伴。”

李祏慧表示,現代父母重視戶外活動,而且親子游不用太多人,相約一兩個家庭就可以成行。因此,她和先生每個週末都會帶孩子外游,最常去的就是到雪州的烏魯音(Ulu Yam)露營。

“露營是最好的機會教育,看到天色陰暗就會告訴孩子,如果會下雨就要離開,因為不知道洪水幾時會來?還有,在森林迷路的時候,應該如何做記號?如何生火?”

害怕蟲和爬蟲類的李祏慧,曾經因為自己的懼怕而限制孩子參與野外活動。

“但是,現在我的腦海很容易就被大自然的某些畫面感動,比如孩子在農場裡追雞、抓雞。小孩是屬于大自然的,放手讓他們去玩,他們可以學習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


謝家第一次參加親子旅游團,收穫甚多。

慢游,不趕鴨子親子間更親密

專為家庭策劃設計的親子游,不會讓人run、run、run,而是在悠游玩樂沿途裡,讓大人和小孩互動,適合需要慢游的家庭……

當初聽到丈夫說報名參加旅行團,黃秀玲第一句就問:你不怕行程趕?“但是,後來發現這種專門設計的親子游不像一般旅行團,最重要是行程不緊湊,大人和小孩都能有充分的休息時間。”

雖然是輕鬆、享受的親子共游,但是身為媽媽,她不敢完全放鬆,眼睛一直盯在孩子身上,特別是十歲的二女兒佳穎。

佳穎是一位特殊兒童,自幼患上不知名疾病,求診多次都沒有醫學結論。無法用完整的言語表達,只會發出聲響的她,聽得懂簡單的日常對話,也會對人微笑。

互相照應,感覺輕鬆

做為特殊兒童的母親,所要承受的事情,總是最大的。無論如何,看到佳穎在親子游當中,可以拉近與陌生人、陌生環境的距離,她心中相當寬慰。

“過去,我們到過不少國內和國外旅行,都會發生一些狀況,比如上次到印尼,她不吃東西……這是她最合作的一次旅行,沒有什麼狀況出現,只是第一天因為不要戴帽子而中暑。”

和所有的孩子一樣,屋外的新奇經歷可以讓佳穎獲益良多,所以黃秀玲坦然、積極地考慮孩子在旅途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

“很慶幸這次親子游是和幾個家庭一起游玩,大家都會互相幫忙看護小孩,領隊和導游也很盡責,真的讓我感覺輕鬆不少。”

當然,和不同的家庭一起出游,小孩有伴一起玩,大人也有伴可以聊天、交流,兩者都不會無聊。

除了在學校假期孩子一起出國長途親子游,她幾乎每個週末都會和孩子一起騎腳踏車,隨意騎到一個地方,停下來讓他們玩樂。

“平時我工作很忙,早上四點半起床,傍晚六點回到家,和孩子沒有什麼互動時間,所以爭取週末的休息時間,和孩子一起做一些事情。”

赤足踩泥唱秧歌

對于孩子來說,學校假期是一個夢寐以求的日子,它意味著可以暫時脫離校園生活,可以和父母一起去游玩。總之,這段時光是多數小朋友最期盼、最輕鬆的日子。

11歲的謝昕穎就在過去的九月份學校假期,體驗到了新鮮事物,那就是水田插秧。捲起褲管,一腳踏入泥裡插秧,看著青翠秧苗排排站、矗立在田中,她直呼:“很有滿足感!”

除了插秧,這次的親子游她嘗試了多個第一次,包裹粽子、DIY月餅和冰淇淋,還有第一次炒飯給家人以外的人吃。

“有一天活動過後,大家把剩菜打包回農場,JOJO姐姐問我會不會炒飯?我說會,于是就炒給大家吃。”還是小學生的她平時放學回家,會煮東西給自己和弟妹,等待父母回家。

問她會不會期待和家人共游?她說:“想!但是,要看爸爸有沒有空。”

留住親子共同回憶

謝濰仲是在替父母報名參加阿拉斯加旅行團的時候,看到“萌星親子游”台灣宜蘭的宣傳單,頓覺新鮮,就報名參加。

之前,他和太大習慣以包車的形式,帶著三位孩子外出旅游。第一次和幾個陌生的家庭一起共游,他的感受是“好玩”。

“我平時工作比較忙,需要四處奔波,通常只有在學校假期才有長時間和孩子玩樂。”

頗覺得虧欠家人的他,一有機會就會帶家人吃風、吃東西。像這一次的親子游,他自覺收穫多:“不只是嘗試平時不會做的事情,比如裹粽子、採青菜,還可以和孩子一起欣賞美景、品嚐美食,進一步了解孩子。”

和孩子共同留住學校假期的回憶──親子游帶給謝濰仲與眾不同的經歷。

市场脉搏
更多
看影音热议更多
健康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