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綏傑:駛過印象──在拉曼中文系的日子(2)文學史 | 中國報 China Press

林綏傑:駛過印象──在拉曼中文系的日子(2)文學史

我進入中文系時,繫上還是有較年輕的老師,如與我那屆差不多時期進入中文系執教的嚴家建老師。嚴老師好像比我那屆早兩、三個星期應聘到繫上,執教兩年半后,即是中文系正要逐步遷移到金寶時,轉往馬大執教去了。我們常說他沒心沒肺,與我們一起來,但卻在我們還剩一學期,即將畢業前夕,自己就先跑了。這當然是玩笑,但也顯示了當時師生關係是滿密切的。嚴老師是倫敦大學的博士,專研道教及其思想,本身還是名道長。



我們是嚴老師在中文系教的第一批學生,第一學期由他教導中國歷史的課程。后來在聊天的過程中才知道,原來此課程本不由他教導,該是另一位老師,即張曉威老師(現任中華研究院院長)的課,但當時張老師還在台灣,所以先由他頂上。至于學習感想如何,只能說第二學期上同由嚴老師教導的中國思想史,感受更深刻,畢竟這才是他擅長的領域。我下一屆學弟妹的中國歷史課,都由張老師教導了。

當時,每位老師會被分配教導兩門課程,而分配原則,大都依據有關老師所擅長的領域而定。如唐詩由林志敏老師教導,余歷雄老師帶領唐宋文選的課,中國古典小說則分配給許文榮老師等。這無形中有了教學相長的效果。

當然,有些通史課程,如中國文學史,則很難有老師對各個階段的文學發展有通盤的理解,而又能充分地掌握。倘若果真有此名師,但面對一群稚嫩大一新生,一切都是徒然。我們必須承認,在大馬所接受到的華文教育,大都專注在語文上,對于文學的理解則非常有限。現在翻看回以前的中學華文課本,所謂的名句精華等,都只是些支離的片斷,這是值得當今大馬華文教育工作者反省的。



我那屆的文學史課由林志敏老師教導,林老師在此之前已教了五學期的文學史課程,因此所準備的講義已非常完備,有好幾十頁,這對于剛入中文系的大一新生而言,起著事半而功倍的作用。

相較于台灣院校所開的文學史課,大都是一學年的課程,我只上了一學期的文學史課。而且,台灣院校的文學史課通常都沒法教完,倘若能到達唐代已算不錯,很多時候,悠游于魏晉時期之后,就戛然而止。原因不外乎,台灣的文學史課程,講求的是觀看文學議題的方法和深度,不求課程進度,這與大馬緊跟教學進度截然不同。當然,面對一群沒有文學知識背景的學生而言,確實較難觸及深度的層面上。

林老師畢業自台大,在第一堂課時,已將此一差別告訴了同學,但當時大家都似懂非懂,直到留學台灣后,上過台灣師長所開的文學史課,才隱約瞭解到課程的深度,遠比將課程進度趕完來得重要。文學史的書寫方式,近年引起學界很多的討論,至于文學史課程的教導方式,也是一個值得學界深思的課題。

剛開始時,中文系還沒開辦碩士課程,所以繫上老師的全部精力都放在本科生的課程上,不管是大課或是輔導課,都由同一老師親自指教,這與后來某些輔導課由研究生助理帶領監督,很不一樣。

讀書人。喜歡有趣好玩的事物。生活可以簡單,但一定要浪漫!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