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绥杰:驶过印象──在拉曼中文系的日子(2)文学史 | 中国报 China Press

林绥杰:驶过印象──在拉曼中文系的日子(2)文学史

我进入中文系时,系上还是有较年轻的老师,如与我那届差不多时期进入中文系执教的严家建老师。严老师好像比我那届早两、三个星期应聘到系上,执教两年半后,即是中文系正要逐步迁移到金宝时,转往马大执教去了。我们常说他没心没肺,与我们一起来,但却在我们还剩一学期,即将毕业前夕,自己就先跑了。这当然是玩笑,但也显示了当时师生关系是满密切的。严老师是伦敦大学的博士,专研道教及其思想,本身还是名道长。



我们是严老师在中文系教的第一批学生,第一学期由他教导中国历史的课程。后来在聊天的过程中才知道,原来此课程本不由他教导,该是另一位老师,即张晓威老师(现任中华研究院院长)的课,但当时张老师还在台湾,所以先由他顶上。至于学习感想如何,只能说第二学期上同由严老师教导的中国思想史,感受更深刻,毕竟这才是他擅长的领域。我下一届学弟妹的中国历史课,都由张老师教导了。

当时,每位老师会被分配教导两门课程,而分配原则,大都依据有关老师所擅长的领域而定。如唐诗由林志敏老师教导,余历雄老师带领唐宋文选的课,中国古典小说则分配给许文荣老师等。这无形中有了教学相长的效果。

当然,有些通史课程,如中国文学史,则很难有老师对各个阶段的文学发展有通盘的理解,而又能充分地掌握。倘若果真有此名师,但面对一群稚嫩大一新生,一切都是徒然。我们必须承认,在大马所接受到的华文教育,大都专注在语文上,对于文学的理解则非常有限。现在翻看回以前的中学华文课本,所谓的名句精华等,都只是些支离的片断,这是值得当今大马华文教育工作者反省的。



我那届的文学史课由林志敏老师教导,林老师在此之前已教了五学期的文学史课程,因此所准备的讲义已非常完备,有好几十页,这对于刚入中文系的大一新生而言,起著事半而功倍的作用。

相较于台湾院校所开的文学史课,大都是一学年的课程,我只上了一学期的文学史课。而且,台湾院校的文学史课通常都没法教完,倘若能到达唐代已算不错,很多时候,悠游于魏晋时期之后,就戛然而止。原因不外乎,台湾的文学史课程,讲求的是观看文学议题的方法和深度,不求课程进度,这与大马紧跟教学进度截然不同。当然,面对一群没有文学知识背景的学生而言,确实较难触及深度的层面上。

林老师毕业自台大,在第一堂课时,已将此一差别告诉了同学,但当时大家都似懂非懂,直到留学台湾后,上过台湾师长所开的文学史课,才隐约了解到课程的深度,远比将课程进度赶完来得重要。文学史的书写方式,近年引起学界很多的讨论,至于文学史课程的教导方式,也是一个值得学界深思的课题。

刚开始时,中文系还没开办硕士课程,所以系上老师的全部精力都放在本科生的课程上,不管是大课或是辅导课,都由同一老师亲自指教,这与后来某些辅导课由研究生助理带领监督,很不一样。

读书人。喜欢有趣好玩的事物。生活可以简单,但一定要浪漫!


*本网站有权删除或封锁任何具有性别歧视、人身攻击、庸俗、诋毁或种族主义性质的留言和用户;必须审核的留言,或将不会即时出现。
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