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萝夏:入微──也是惊魂记
这日下午忽然想到,俗语“一失足成千古恨”或许可以把“足”改为“手”,成为后电脑时代的贴切用词。
因为这时看着电脑荧幕里只有一片白(相等于没有字的稿纸),空空如也一个字也没有,但刚刚用了一个下午填上了二千七百廿三个字写一个故事。它竟然“不翼而飞”。我完全不敢怪电脑神经病出误,必得承认事实,一定是自己不知如何“一失手”,按到了什么键或者功用格。
我也完全可以明白,它是进入了与宇宙一样神秘浩大的“电流”里了。从事写字工人,最怕就是这类突如其来,措手无策的惊魂。
不是说从改用电脑才有的,以前就一直发生的。
在学生时代投稿给《学生周报》,用的是邮递方式。哈里路也阿弥陀佛,那时甚少发生邮件不见或者被丢弃的丑闻。记得好像没有稿件遗失。因为篇篇都蒙编者“错爱”刊登。
出来社会后,业余写稿赚零用,也仍然用邮递。偶而就有稿件遗失的事。当然很苦恼兼不忿,只好重写。写稿的人都知道重写是乏味之事,多半比原来那篇差,不耐烦之故,只想快快写完,推敲是不会有的事。
后来学乖了,影印一个存本。完全不是多此一举,如果邮递不见了,就再影印一份寄去。这种不见的情况适合用“石沉大海”。
后来随时代进步就用Fax机。这应该算是最安全的“送稿”机,如果发生对方收不到的事发生,再传就是。
然后就用电脑了。除非名家才有特殊待遇不必用电脑写稿,可以仍然用手写。我不是,只好“随着时代进步”用电脑写稿传稿了,电脑毁掉了一份职业叫校对。
这以上几种送稿方式如果遗失,都可算得是“死得明白”。但像这次突然不见,还真有点含冤死得不明不白。困惑的是在文件档案里,分明还纪录著写了多少字的,但就是一片空白。
那时自己是正准备进行电邮传稿了,就死马当活马医进入谷歌,一按粘,噫,幸运星仍然在我头上照耀,稿件神秘万分出现了。
它在文件档案里的电流里不见了,但它在传送电邮的电流里出现了。太费解了!一关机它就完全不见了。虽然我知道,如何在已发文件里找回来,但它如何在某个空间消失,又如何在另一个空间出现?就不是我能力之内可以了解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