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肯:啃日子── 看看書(4)稻米全書 | 中國報 China Press

方肯:啃日子── 看看書(4)稻米全書

不久前,我自帶便當到辦公室,一位男同事看見后非常震驚,還發出倒抽一口涼氣似的讚歎:“好賢惠啊……”我並沒有感覺受“賞識”而高興,反而略有不悅。



烹飪是一種生活技能,它最多可以表現個人對生活品質的追求,與個人德行其實關係不大,尤其是婦女。“烹飪是女人做的事”、“在家煮飯就是家庭主婦”這些觀念太狹隘,似乎是不諳烹飪的人找藉口劃清界線,掩飾自己沒法煮好一餐的無力。

我身邊有些朋友,他們沒多少機會踏入廚房,所見的食物幾乎都是製成品——換言之,他們到了菜市場,也認不出茄子冬瓜長什麼樣,長米糯米糙米怎麼分……他們不知道食物的原形。

《稻米全書》(The Rice Book)對我來說是一本神奇的書,因為作者Sri Owen把稻米分析得徹底,從稻米的分類、營養、習俗、神話、技術、經濟等,橫跨五大洲,任何你想知道的小事情都在書裡一目瞭然。此外,作者也在書裡附上有關稻米的各國食譜,從簡餐、主菜到甜品,逾200道,非常完整。最后是佐料的詳解,讀畢就如上了一場有關稻米的短期課程。令我吃驚的是,本書參考書目有107條,可見作者不單憑個人游歷或烹飪經驗來撰寫,一切都綜合了研究資料和作者本人的觀察,製作甚為嚴謹。



我一直對Sri Owen這個名字感到好奇,作者到底是來自東南亞抑或歐洲呢?經過我上網一查,才知道Sri Owen是現年81歲的老太太,原籍印尼,后來嫁給了英國丈夫,便隨夫姓為Owen。《稻》英文版出版于1993年,2011年才翻譯成中文版。原是畢業自英國文學的Sri Owen,敘事手法像散文,又具說理性,闡述稻米精簡扼要,引人入勝。

我從不知道澳洲的稻米栽培原來始于1905年,而且稻米先驅是一位從日本移民到澳洲的日本人,高須(Jo Takasuka);伊班族觀星來決定播種期,並為不同生長期的稻米取名,如“遙遠的召喚”、“成熟的嘴唇”等;泰國傳統農民向植物女神、地球之主和雨神祈福后,才開始犁地。

無論讀了《稻》是否讓人愛上米飯香,但無疑的是你知道你吃的是什麼。

Sri Owen的際遇和茱莉亞柴爾德(Julia Child,1912~2004)相似,后者是從美國隨外交官丈夫到法國生活,后來專研法國料理,成為著名的廚師。她們不僅都出版了數部在世界流傳的食譜,而且她們都有支持她們發揮才華的丈夫,沒把她們僅當做“家庭主婦”而已。

方肯──新山人,自由文字工作者,現居吉隆坡。生命太短,樂子太多,立志玩到最后一口氣。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