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F推出指南分類41種 濫捕海鮮別吃! | 中國報 China Press

WWF推出指南分類41種 濫捕海鮮別吃!

20161006wf92



(新加坡5日訊)世界自然基金會的調查發現,市面上常見的魚類中,有四分之三是以不可持續的方式捕獲,建議消費者避免食用。

這些魚類包括中式料理中常見的白鯧、馬來椰漿飯的主要食材鯤令魚(俗稱Ikan Kuning),和父母常煮給幼兒吃的午魚等。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昨天在一場商業論壇上正式推出“新加坡海鮮指南”。WWF花費約一年時間,走訪新加坡漁港和超級市場,並根據國際計算標準,才完成指南,將新加坡41種常見的海鮮歸類。



傷害海洋生態環境

當中,青色級別代表旗下海鮮擁可持續的貨源,管理方式恰當,建議食用;橙色級別則指,漁場因管理、環境和貨源方面不理想,有可能變成不可持續,因此讓消費者食用前三思;紅色級別指過度捕撈,不可持續,消費者應避免食用。41種海鮮中,被納入青、橙和紅色級別的海鮮分別有10種、12種和19種。

WWF新加坡分會保育資源經理沈瑋玲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說,所謂的不可持續捕魚方式包括,通過拖網捕魚,傷及海洋生態環境,或是過度捕捉,導致魚類無法可持續性地繁殖等。

“調查結果應該敲響警鐘,如果我們繼續維持現有的食用量,我們未來可能再也品嚐不到這些海鮮。”

沈瑋玲提到,推出指南並非讓消費者一夜間徹底改變飲食習慣,而是更有意識地選擇食材,擴大種類,逐漸改變市場趨勢,防止魚類資源繼續被濫捕。

1人年吃22公斤海鮮

每名新加坡人平均每年吃掉22公斤海鮮!

WWF新加坡分會行政總裁陳玉玲說,新加坡是海鮮人均食用量最大的消費者之一,因此在保護海洋方面,扮演著更重要的角色。

根據資料,每名新加坡人每年食用約22公斤的海鮮,比國際平均的20公斤高出不少。

海鮮供應商Global Oceanlink營運總監黃添進受訪時說,市場已逐漸感受到不可持續捕魚方式帶來的衝擊。

“海鮮價格在世界各地不斷上漲,供應和捕獲量也一直下降,這顯示海洋的海鮮量在下滑。”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