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豆芽、觀察豆芽的成長,曾是小學生的科學作業之一。主要是把豆芽的生長過程寫成日記,了解豆芽是在怎么樣的環境中成長,從一顆顆種子,變成一根根豆芽。
后來,學校擴大觀察大自然的範圍,不再是讓學生培育豆芽而已,而是讓學生動手做,到戶外郊遊,藉由聽、聞和觸摸等方式,認識大自然的奧妙。
近年已有不少學校開設植物園,讓師生一起種菜、水果和植物,而小學生也能把課堂上的知識,與實踐作業揉合在一起,更快吸收新知識。
他們現在所學的新知識,能夠開啟創意和發明新事物的靈感,而從小學習新事物,能夠讓自己的知識更加紮實,為未來的發明紮下很好基礎。
日前在關丹舉行的拿督周良杯“小小科學家”比賽中,培才華小的同學做了很好的示範。
他們發明一個“科學環保濾水器”,既能夠濾水,也能灌溉植物,一物兩用。更難能可貴的是,可以藉此提醒公眾關注珍惜水源,綠化環境的重要性。
雖然是一個小發明,但是科學家都是從小發明開始,他們都是不斷的探索,擴大自己的知識。學海無涯,在探索過程中會激起求明欲,進而成為偉大發明家。
日本幾乎每年都有一位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獎,外媒都說,他們都是在接受學校育過程中,打下了堅實的知識基礎,保持對未知的世界好奇心。可見從小的栽培,對未來的發明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