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任平:京劇、崑曲與白先勇的《遊園驚夢》 | 中國報 China Press

溫任平:京劇、崑曲與白先勇的《遊園驚夢》

京劇在中國大陸被稱為國劇,乃歷史的偶然也是政治的必然。崑曲是全國性的劇碼,何等高雅深刻,反而被北京一地的京劇比下去,這一切全是老佛爺慈禧太后的“錯”。



滿洲鑲藍旗人葉赫那拉氏慈禧,只能欣賞市井俚俗,主要聲腔為西皮、二黃的京劇,聽不進更繁富複雜的崑曲。上有所好,下者從焉。朝廷官員,商賈鄉紳大家都跟著慈禧的意願走,民間京劇乃大盛,崑曲反而式微。

崑曲難學難唱,崑劇伶人得扮演生、旦、淨、末、丑多個角色,要求優伶唱唸作打全能。京劇則角色分工,以女聲為例,即有青衣、花旦、武旦、老旦之分,演員專攻一藝(或二藝),一藝出類拔萃,便可成名,伶人面對的壓力較小,較有機會專精。

京劇得到朝廷與民間的支援,大批有才華的文人隨之踴躍從事劇本的創作。京劇的水準逐步提升,從過去的膚淺脫穎而出,那是當年的慈禧始料未及的發展。



明顯優勢 雅俗共賞

清末民初,帶有地方性色彩的崑曲:晉崑(山西)、湘崑(湖南)、粵崑(廣東),逐漸消失。文化大革命之后,全部滅絕,僅剩下蘇州與浙江的北方崑曲。當前的崑曲實際上是京劇與蘇淅與北方崑曲的混揉,一種“對抗性綜攝”(antagonistic synthesis),這種綜攝,最明顯的優勢是:雅俗共賞。

小說家白先勇教授,父親是白崇禧一級上將。國民黨敗走台灣,12歲的白先勇跟隨父親逃離大陸。白崇禧是蔣介石政權在台的第一任國防部長,父親宦途的跌宕,人情的冷暖,對青少年白先勇應該刻骨銘心。

1945年,白先勇于上海美琪戲院,初聆梅蘭芳與俞振飛的《牡丹亭》,9歲的白先勇對《遊園驚夢·皂羅袍》的感受深刻:“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王德威教授指出,湯顯祖這句曲詞,成了白先勇小說的基調。人生如夢,說不盡的離亂滄桑。

激起推廣 崑劇決心

1987年,50歲的白先勇重返大陸,他在上海觀賞崑劇《長生殿》,發覺在汾陽路150號的上海崑劇院,竟是他睽別多年的舊居,而劇院院長的辦公室恰恰是白先勇當年的臥室。真是“遊園驚夢”!

這也激起白先勇對推廣京崑劇的決心。他著書立說,並且積極參與崑劇演出的設計,包括演員造型、化粧的細膩化,色彩的著重,舞蹈部分的加強。白為京崑曲帶進西方歌劇元素,與文學性的渲染。《牡丹亭》劇中人物杜麗娘身披大紅袍,鮮明強烈,象征“激情”(passion),其震撼程度直逼George Bizet的著名歌劇《卡門》。

從2004年4月29日開始,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首演,嗣后于大江南北及英美諸國巡迴演出,迄今超過200場,走進30多間大學的殿堂,觀眾超過40萬人,崑劇乃受到全世界的注目。其他崑曲劇目如《玉簪記》、《長生殿》、《爛柯山》、《西廂記》……都廣受歡迎。

白先勇製作的青春版崑曲,其實是現代主義崑曲。他除了為崑曲帶進了當代話劇的元素,還改變了一些舞台規矩。比如說,過去崑劇伶人循例一律是左邊進場,右邊下場,白先勇採用中間進場,因為他認為中間進場更自然,更不落痕跡。文化要維繫于不墜,必須因時制宜,因地權宜,這是我贈予維護大馬華人文化的有心人的由衷之言。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