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和平奖‧哥国和平未达成总统获奖 和平奖再惹争议? | 中国报 China Press

诺贝尔和平奖‧哥国和平未达成总统获奖 和平奖再惹争议?

桑托斯(中)与家人的合照。
桑托斯(中)与家人的合照。

(哥伦比亚‧波哥大8日综合电)哥伦比亚公投否决了政府与叛军签署的和平协议,但诺贝尔奖评审仍“爆冷”将和平奖颁予该国总统桑托斯,指因为民众并非否定和平的愿望。



桑托斯致力推动和平协议、终结52年内战,但10月2日哥伦比亚全国公投中,这纸和平协议才刚刚被选民否决,外界原本已不看好桑托斯获奖,如今总统仍抱回和平奖,和平协议却无法生效,民众反应也两极化,哥伦比亚的未来还充满不确定性。

英国《卫报》报导,支持和平协议的阵营十分高兴,认为桑托斯得奖实至名归。但哥伦比亚国内先前就出现批评声浪,认为桑托斯完全是为了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出于私心才死命推动和平协议,部分在公投投下反对票的民众表示,看到公投结果时非常高兴,因为这代表桑托斯的得奖希望破灭。但显然事与愿违。

事实上,和平奖过去也曾在所谓“和平”实现前,就将奖项颁予涉事者而惹起争议,包括美国国务卿基辛格。1973年他与北越外长黎德寿签订《巴黎和平协约》拟促进越战停火,但未事成就获奖。北越1975年侵占了南越,而基辛格本人涉及1969年至1975年间美国秘密轰炸柬埔寨的战争罪行。当日便有指颁奖给他“不是成熟时候”,两名诺贝尔奖评审委员更前所未见地辞职抗议。



奥巴马增兵阿富汗仍获奖

1994年,巴解组织领袖阿拉法联同以色列总理拉宾和以色列外长佩雷斯,为缔结《奥斯陆和平条约》夺奖。可是许多人均抨击阿拉法是“现代恐怖主义之父”,而佩雷斯亦锐意开发以色列核武。事实上,以巴谈谈打打,冲突持续至今,和平无期。

美国总统奥巴马2009年出任总统仅12天就获提名,9个月后没有实质和平建树便获奖,其间他决定增兵至阿富汗,美军亦频用无人机轰炸造成滥杀。前挪威驻联合国大使韦特兰曾谓,颁奖给奥巴马那天是他任内“最尴尬的一天”。

桑托斯:献予数百万受害者

桑托斯发起谈判,致力达成哥伦比亚政府与叛军之间的和平协议。由于和议具争议性,桑托斯举行公投确保选民能够表达意见,但最后爆冷被否决。

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强调哥伦比亚民众只是反对和平协议内容,并非反对和平,希望奖项能给予桑托斯力量,完成这项艰巨任务。桑托斯和叛军均表示会继续停火,并同意调节和议内容。

诺奖委员会主席菲弗表示,这个和平奖也应被视为向哥伦比亚人致敬,尽管他们受尽苦难,但没有放弃寻求和平的希望。

桑托斯表示,和平奖会进一步推进哥国和平进程,“这奖项将大大激励达至内战结束及在哥伦比亚重新建构和平”,他表示将和平奖献予数百万内战受害者。

联合国亦赞扬桑托斯具政治勇气,奖项将推进哥国和平进程。他诚言:“感谢主,和平已近。”

不求掌声
铁腕防长变中间派总统

“我从来不属鹰派或鸽派,一直是和平的推动者。”由狠狠轰炸左翼游击队“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FARC)的右派国防部长,蜕变为与FARC达成和议的中间派总统,桑托斯的政治取向经历巨变,但他坚持“不求掌声,只想做正确的事”。

65岁的桑托斯生于显赫的政治世家,前总统爱德华多.桑托斯是他的叔公。他16岁加入哥伦比亚海军,之后分别在英国伦敦经济学院、美国堪萨斯大学及哈佛大学攻读学士及硕士。其家族曾拥有哥伦比亚畅销报章《时间报》(El Tiempo),他之前亦任职记者,更凭尼加拉瓜民主革命的报道获奖。

和平是目标

1991年从政后,桑托斯先后出任多个部长级职位,2005年筹组民族团结社会党,翌年获前总统乌里韦提拔为防长,以铁腕打击FARC,包括在2008年杀死时任领袖雷耶斯。2010年,他获乌里韦支持下出选总统,在军事政策上大打强硬牌,最终高票当选。

“哥伦比亚无人打FARC比我更狠。”桑托斯曾出此言,但和平二字似乎才是他的目标。

上任后,桑托斯路线大逆转,不但与乌里韦当时的死敌、委内瑞拉已故总统查维斯和解,更着手与FARC达成和议,气得乌里韦另组新党抗衡,但仍无阻他在2014年连任。

桑托斯促成和谈,却非天生说客。他友人指他自幼立志成总统,但样貌口才皆不出众,游说国民支持和议时亦不时结巴,却以勤劳取胜,每日早起晚睡,2012年更一度患前列腺癌。

和平奖较贴时局
科学奖得主白发苍苍

不难发现诺贝尔奖科学得奖者往往白发苍苍,甚至有人得奖时已患重病,将惊世研究忘得一干二净。不过,和平奖却不同,比较“与时并进”,得奖者不但未见年老化趋势,更大多正站在人生之巅。

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根据“在促进国家间友好、废除或裁减军备、促成和宣传和平”上的贡献颁奖,通常会贴近现实情况迅速承认有关贡献,不论往后有关工作能否成功,例如在2009年的美国总统奥巴马,以及2014年的巴基斯坦人权斗士马拉拉。

不过,科学奖得奖人却呈现年老化趋势。今届物理、医学与化学奖得奖者平均年龄72岁,最年轻的也65岁,其中一名82岁得奖者更患上脑退化症。诺贝尔奖博物馆负责人卡尔斯兰德解释,除了要让时间验证科研成果,另一重要因素是“得奖的轮候时间增长,鲜能在科研突破后即时颁奖”。

以物理学奖为例,卡尔斯兰德指20世纪初科研急速发展之际,全球仅约有1000名物理学家,平均得奖年龄为47岁,1930年代初以量子力学闻名的海森堡与狄拉克,获颁物理奖时皆年仅31岁;惟迄今物理学家人数暴增至100万名,平均得奖年龄近70岁。

20161009wf43a

20161009wf43b


*本网站有权删除或封锁任何具有性别歧视、人身攻击、庸俗、诋毁或种族主义性质的留言和用户;必须审核的留言,或将不会即时出现。
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