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空間‧透過文化修心靜養 | 中國報 China Press

生活空間‧透過文化修心靜養

特約:煒軒大師



要平穩一個人的生活思維,時間和空間才是堪輿學問要探討的層面。

一旦你的思維清晰不受情緒困擾,你所累積的就是成功和收穫。

相反你的思維一直受情緒困擾,你所累積的當然是情緒失控的一天。



最近經常在報導上看見許多情緒失控的新聞,如;敲詐、騙財、自盡、情緒失控殺人等事件,這一類社會現象,其實是可以有機會避免,假如你有留意我的文章,可以回看我的啟示錄或運程書都會有提到。

時代走向今天的科技,當然有一個壞處是無可否認的,那就是現代人不善於表達自己內心想法和內心的壓抑情緒,一旦碰到重大事件,最終有可能會出現自尋短見的思維。

所以科技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很多弊端,要適可而止不能濫用,要不然人類的生活就會習慣性把所有事情隱藏在內心,一旦碰到問題,不知如何向人訴求或者表達內心想法,最終會產生更多憂鬱症等社會病態問題。

我們可以觀察現在在餐廳吃飯也比以前安靜得多,因為大家都拿著手機玩不同的軟件和瀏覽不同的網頁,聚會時說話聊天變得更少,這一點值得我們探討和深思。

還記得前幾期中國報專欄寫過情緒來自六根的管理學問,這一篇文章我覺得特別重要,因為一個人的成功和失敗都不是一瞬間的,它肯定是經歷很多歲月堆積起來的,無論是成功或者失敗都需要花很多時間。

所以要平穩一個人的生活思維,時間和空間才是堪輿學問要探討的層面。一旦你的思維清晰不受情緒困擾,你所累積的就是成功和收穫。相反你的思維一直受情緒困擾,你所累積的當然是情緒失控的一天。

書法花藝修身養性

在古代,我們中華文化就包含了許多修德修心的學問,這包含了:書法(毛筆字)、花藝、茶道、香道、枯山水等等。這些學問看似博大精深,而實際這類學問另一層真正的目的,是以前師傅觀察徒弟和測試徒弟修為的一種工具,通過這些來陶冶身心,也就是古代所說的“修身養性”:使身體健康、心智本性不受損害。通過自我反省體察,使身心達到完美的境界。

而這一層至今仍然鮮人為之。我們就以香道而論,目前探討香道,大部分都圍繞著香的品質、香的品種、香道的工具、香道的香類、香道的供養佛、甚至現在的香道都拿來比拚看到底大陸好、台灣好還是日本好,一擲千金“斗香”(用極其昂貴的價格購買香料相互攀比、比拚)。

其實這些都偏向於商業化,有的甚至完全脫離了學問本身演變成其它的東西。實際每一個學問的最終和最初目的是一樣的,一旦我們瞭解到真正的用意,這一些文化的傳承就變得更有價值,而不是只注重在外在的講究。

5香篆文化調整情緒

香篆可能對於許多馬來西亞人來講很陌生,但在古代卻是一種貴族的玩意兒,因為香篆裡面的香粉燒的是沉香、檀香或龍涎香等昂貴香料,這就猶如把鈔票放在裡面燒一樣的道理,所以在古代只有貴族或者受供養的佛寺才有資格和條件學習。

可是現在不一樣了,普通沉香粉幾十塊就可以買到一大包,這一大包可以燒半年到一年不等。所以我還是比較建議各位不妨也來學習一下這一門修心的學問到底如何調整我們的情緒。

步驟一:準備好香爐,把香灰放進爐中,用工具把香灰抹平。

(這一個過程,可以見到一個人的耐性,因為倒香灰不能溢出,必須保持乾淨,把香灰抹平更是需要耐心才能辦到,一個人沒有耐心,香灰怎麼也抹不平,這一點是很有趣的。)

步驟二:磨平後,把沉香或者檀香粉放在香拓中,用香鏟把香粉填入香拓的細縫中。

(這一個過程,可以看見一個人的定力思維和果斷,因為抹平香粉在香拓,必須保持定力和專注,過度緊張或者判斷失誤,最後香拓拿起來,你會發現香粉會倒塌不完整。)

步驟三:清理香拓和周圍的香粉,保持美觀和優雅。

(這一個過程,可以看見一個人做事是否乾脆利落。因為抹平香粉後,我們都很急著要看成果而忽略了周圍的香粉影響整個香爐的美觀,這一點是最為需要耐心遠見,做事亦如此,不能功虧一簣)

步驟四:把香拓取出,看見的就是一個完整的成品

(這一個過程,可以看見一個人的內心是否有慌張和自信心,因為要從自己手上取出香拓,往往會手發抖或者粗心隨意,最後導致香粉倒塌)

步驟五:用點火器點燃香粉,品香

整個香道(香篆)的過程都是通過眼(觀)、手(觸)、心(意)、鼻(味)來操作體會,達到內心平穩,全身心的鑒賞和感悟。

提升內在智慧

至於茶道文化更是多不勝數,因為茶集合了不同歷史時代、不同的地域空間,茶人的創造和茶葉品質分類,更是形成了比香道更為複雜的學問。

起源於中國遠古時代的茶,經由幾千年歷史沉澱,呈現出更多精神功能。然而茶道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其本身所體現的“悟”和“道”,中國唐代隨著佛教的興盛,參禪也隨之融入了飲茶當中稱為:茶禪,是當時佛教禪師參禪悟道的一個重要修行法門。

無我度生:茶為眾生解毒、解渴、淨心、養性,卻對眾生無所求報;反思,它的生存價值(為人療身疾、緩解心理壓力),也正是通過“無私讓人飲用”這個“犧牲自我”的“機緣”體現出來的。

感悟人生:一泡好茶要經過諸多任務工序的磨難,經開水沖泡,才釀成茶湯,歷練出清香。做人也是如此,需經歷千般磨難方可成長。(茶湯的炮製程序就不在此一一贅述了)

自在茶:茶味由濃而淡,直至無味,誠如萬有一空,諸有皆盡。施茶之道,無有分別,平等對待,提起放下,心無“他在”,而得自在。

隱忍:從採摘、做青、揉捻、焙火、沖泡,直至最後被喝掉,身經萬般折騰,卻能始終隱忍。每當五蘊之火上來的時候,喝一口茶,往往能把火氣降滅於未燃。以茶助戒,益於修行。

平常心:從古至今,無論平民百姓還是高官貴胄,都有茶伴其左右,茶被社會各階層人士所共同鍾愛,無論悲歡離合、起起落落,茶之一葉仍在杯中,淡然處之千年不變。

茶香靜水看人心

以茶道而言,許多不同的規矩和定義,更是能探索一個人的耐心和對事情的判斷,泡茶能談柴米油鹽、也能談政經要聞,能談商戰硝煙,亦能疏解彼此之間仇恨,一茶泯恩仇。無非就是在品茶的過程中,透過各種不同的步驟,讓品茶者穿插各種不同話題帶到重點,茶道也是太極所提倡的茶香靜水看人心主要學問。

枯山水文化調節內心情緒

我曾經在日本短期學習過,許多留存在日本的古老中國文化,除了從唐代跟隨日本僧人傳入的茶道,同時也帶回另一種讓我最為欣賞的文化——枯山水文化,因為歷史及地域原因,這一文化在日本得到了更多的啟發和促進。到目前為止,它仍然是我最喜歡的一種可以調節內心情緒的學問。

當然枯山水的學問遠遠比茶道的延伸空間來得大,因為枯山水是一種可以衍生到戶外幾百米的一種景觀設計,更是一個需要靠想像力來發揮的一種學問,因為枯山水沒有高山、丘陵、河、湖、泊、溪的地理限制,任由設計創造者用自己的思維來創造,石頭代表山、白沙代表水——在“空”中造物,在物中悟“空”,可說是一種至高境界的學問。

讀者有機會去日本,不妨去參觀枯山水的寺院,肯定可以讓你歎為觀止。我曾經到過京都一家私人會所喝茶,付了大概400就給了一壺茶,然後前面就是一個枯山水的庭院,大家都安靜坐著欣賞感悟到底這一座枯山水要表現出來的是什麼內容和精神,然後靜靜的思考,這一種情景真的讓人無法形容。

由於現在商業氣息鼎盛,什麼都有迷你size的,包括枯山水現在也有迷你版的,大家不妨可以上網買一套回家自己研究。枯山水主要要有托盤、石山、白沙、還有工具,山石的白色砂粒大概有九種規格,能夠模仿出雨雪、波浪、溪岸、松柏、太陽等自然景色,完全靠自己的想像力沒有任何限制。

步驟一:首先要準備好所有配件,托盤、石山、植物、白沙、工具等

步驟二:把石頭佈置在你想要呈現出來景色的地方

(這一個步驟可以讓你靜下心,猶如你的生活是否有真正為自己思考過目標,沒有目標就猶如枯山水一樣,不能完整的創造一個景色)

步驟三:把白沙倒在盤中,用工具把沙拖平至無瑕疵。

(這一個步驟可以讓你明白自己處事態度,到底有沒把先前工作基礎做好,現代人最忽略就是基礎工作,所以確實基礎思維的人,在拖平白沙這個過程就會顯示出不耐煩的心情)

步驟四:在設計好的範圍,石頭或者植物處,用耙子把水流勾勒出來,會呈現出類似水流般的形狀。

(這一個步驟可以讓你看見自己的目標,做事前期中期後期的處事方式,因為耙子一旦放在沙盤,這一動作就猶如寫毛筆字一樣,力度必須平均發揮到每個細節,假如做事雷聲大雨點小,你會發現畫出來的沙都是歪曲甚至前後的曲線會有所偏差。真正的完美就猶如圖中所呈現,好像電腦打印出來般的完整)

保持冷靜思維少出錯

今天我介紹這些學問,主要是想讓各位讀者明白,修心是必須透過自己內心行動去進行試驗,要不然你潛意識會認為自己很平穩,而實際遇到挫折,行為表現出來是不平穩的。

一個人要平穩情緒,就必須多學習這類控制情緒的學問,這樣你才能真正的瞭解到自己的實際狀況到底有沒定力,心態是否永遠在淡定和平穩狀態中。一個永遠保持冷靜思維的人,很少會出錯。

一個情緒起伏不定的人,經常會破財、經常會做錯事求人原諒、更多的是給人利用而自己不敢宣說,這些都是很直接很有道理的話,希望你可以為自己從內在智慧中提升,創造運氣靠自己才是道理。

煒軒大師出生于馬來西亞風水學術世家,“唐代贛派風水學”正宗傳承弟子。成名主要提倡科學風水,將密宗與周易學問相結合,運用現代科學方法和九宮飛星秘技等學問,從全新的角度詮釋堪輿學。(隔周刊出)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