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偉:「漢服運動」是文化復興?

“我們華人文化具有五千年的悠久歷史……”這句是我們華人最引以為傲的一句話。這句話顯示悠久的文化歷史賦予華族一份榮耀感,而在馬來西亞這多元種族的社會中更能深刻地觀察到華社對自身文化的優越感。

人類,是以群體生活的生物。在大馬這具有多元種族的國家,“種族”、“文化”的定位在華社的心中還是佔據著一定的地位高度,人們在這社會中急于將自己定位成某一種族,以圖獲得一份歸屬感。這種定位,除了尋找自身的歸屬感之外,也表現出了人們對于文化的焦慮。

縱觀大馬多元種族社會,各個種族都有自身傳統服裝。如馬來人同胞的“卡巴雅”、印度同胞的“紗麗”及沙巴伊班族的“編織布”,這些服裝都是能夠代表各自種族文化的象征。因此華族逐漸抬起頭來,為華族尋找一個具有象征性的服裝, “漢服運動”應運而生。

“漢服運動”的單一性

漢服運動推廣“漢服”作為代表華族的傳統服裝,一個能代表華族的象征。既然是提倡“一個”,那麼就是提倡華族之間的單一性,這是與華族的性質相違背。如上所述,華族具有五千年歷史,在中國歷史的角度來看,中國社會已經歷過多次變化及重組

。在這“改朝換代”過程中,民間社會的結構必定經歷了反覆的變化,其中人口中的族群(部落)比例最為顯著。因此,現今的華族是由不同族群所構成的,衣服款式種類繁多。漢服運動所推廣的“傳統服裝”已經抹殺了其他族群的存在感,形成另類的“中原”意識。

臉書上有一段影片引起了對人類血統的審思,影片隨機找了幾位不同國籍的人抽血,以驗其血液中共存有多少種族的血統。實驗者事前都認為自己以現在擁有的國籍血統佔著大部分比例,可是所揭曉的答案都讓人大吃一驚,所抽取的血液裡頭存有各種種族的血統。這實驗一反中國父系社會的傳統,也打破了漢服運動提出“血統論”迷思。因此,文化及血統的雜糅性已經說明了,我們不能成為純粹的“漢人”,我們都是“雜種”。

既然成為了大馬公民,便是大馬人,“漢族人就應該穿漢服”的理念讓參與者在思維上存在著對“祖國”國籍的認同及對“他者”社團的排外。此項活動雖然是在推廣華人文化,但無可避免地在無形中也形成了人們對于自身文化的歸屬感及優越感。在認為中國文化博大精深而引以為傲的同時,也存在對其他種族的排他性,這間接的成為大馬人民團結的絆腳石。

注重“本相”而不是“表象”

其次,漢服運動旨在讓廣大群眾認識中國傳統服裝之余,也把古代“禮儀”推廣給大眾接觸並加以實踐。雖說中國被稱為泱泱大國禮儀之邦,但那畢竟是封建社會的產物,應取其利而棄其弊。在漢服運動中所提倡的禮儀,所注重的是形式上的禮儀,而不是內在的精神。

此運動是讓大馬人們認識華族文化的最佳管道。但也讓筆者擔心,以大馬國情來看,漢服運動這類活動往往會被誤會成是提倡沙文主義的活動,會被認為它表示了大馬華人對中國文化的一份嚮往,因此漢服運動在大馬的前路是鋪滿荊棘的。

 筆者希望該舉辦單位多注重華人文化的內在精神,而不是對我們于事無補的外在文化形式。身為馬來西亞華人,我們需要的,是文化內在精神的本相,而不是文化外在形式的表象,只有文化的內在精神價值方能體現出華族文化的精髓。

市场脉搏
更多
看影音热议更多
健康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