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蒲點‧旅人史畫 盧克索 遺跡寶庫非訪不可
特約:史曉靜
盧克索神廟(Luxor Temple)坐落在開羅以南六百七十多公里處的上埃及尼羅河畔,位於古埃及中王國和新王國的都城底比斯南半部遺址上。盧克索已成為一座現代旅遊城市、埃及旅遊勝地,那裡瀰漫著一股節日和歡快氣氛。位於市中心的廟宇神殿,給盧克索打上特殊標記,每年都有幾十萬遊客從世界各地慕名而來。埃及人常說:“沒到過盧克索,就不算到過埃及”。
菲萊神廟(Philae Temple)位於埃及阿斯旺,修建在阿斯旺城南尼羅河中的菲萊島上,供奉的是愛神,以石雕及石壁浮雕上的神話故事聞名於世,是保存古埃及宗教最久的地方。
19世紀末,老阿斯旺水壩修建蓄水後,菲萊神廟原址被逐漸淹沒。1960年代開始興建的阿斯旺水壩,使這一問題更嚴重。自1972年起,埃及政府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協助下,在神廟周圍修建圍堰,將堰中河水抽乾,然後逐漸將神廟拆卸分解後,搬遷到距原址五百多公里的阿吉勒基亞島上,按照原樣重建。1980年3月,搬遷重建工作全部完成,神廟重新開放。
墓葬群埋著名法老
在埃及,除了蜚聲世界的金字塔外,還有一處令無數旅遊者嚮往的地方,那就是“帝王谷”。
在開羅以南700公里,尼羅河西岸邊七公里,與盧克索等現代化城市隔河相望的一大片沙漠地帶,就是古代埃及都城底比斯的所在地。帝王谷就坐落於離底比斯遺址不遠處的一片荒無人煙的石灰岩峽谷中。在那斷崖底下,就是古代埃及新王國時期(公元前1570年~前1090年)安葬法老的地點。
幾個世紀以來,法老們就在尼羅河西岸的這些峭壁上開鑿墓室,用來安放他們顯貴的遺體,同時,這裡還建有許多巨大的柱廊和神廟。這裡曾經是一處雄偉的墓葬群,一共有六十多座帝王陵墓,埋葬著埃及第17王朝到第20王朝期,帝王谷裡墓穴間的64位法老,其中有圖特摩斯三世、阿蒙霍特普二世、塞提一世、拉美西斯二世等最著名法老。
在這些陵墓中,最大的一座是第19王朝塞提一世的墓,從入口到最後的墓室,水平距離210公里,垂直下降的距離是45公里,巨大的岩石洞被挖成地下宮殿,牆壁和天花板佈滿壁畫,裝飾華麗,令人難以想像。墓穴入口開在半山腰,有細小通道通向墓穴深處,通道兩壁的圖案和象形文字,至今仍十分清晰。
生死相隔兩河岸
古埃及帝國維持了一千五百多年,歷代國王、法老在底比斯興建了無數神廟、宮殿和陵墓。經過幾千年歲月,昔日宏偉的殿堂廟宇,都變成了殘缺不全的廢墟,但人們依然能夠從中瞧見它們當年的雄姿,它們是古埃及文明高度發展的見證。
據考古學家估計,約有500座古墓散佈在盧克索地區,僅尼羅河西岸著名的帝王谷,就有64座帝王陵墓,現有17所對外開放。陵墓的形制基本相同,坡度很陡的階梯通道直通陵墓走廊,走廊通墓前室,室內有數間墓穴,放木乃伊的花崗岩石棺,停放在最後一間墓穴。因此,盧克索成了古埃及遺跡的寶庫,是探訪埃及古文明不可不到的地方。
如今的盧克索,是世界上最大的露天博物館,有著“宮殿之城”的美譽。尼羅河穿城而過,將其一分為二。由於古埃及人認為,人的生命和太陽一樣,自東方升起,西方落下,因而在河的東岸,是壯麗的神廟和充滿活力的居民區,河的西岸則是法老、王后和貴族的陵墓。“生者之城”與“死者之城”隔河相望,形成兩個世界的永恆循環的圓圈。
曾經輝煌終成泡影
傳說中開羅和盧克索這兩個曾經在埃及歷史上最璀璨的都城,幾乎遍地是寶藏,歷屆的法老和貴族,都埋葬在這裡,感受著埃及在歷史上曾經無法超越的輝煌和富有。
看著今天埃及國家的貧窮和落後,我不禁想起這和我們出生的家庭如出一轍。國家如同一個大家庭,很多優秀的企業家,都出生於非常貧窮的家庭,因為沒有任何靠山和退路,沒有經濟上的依靠,只能努力去謀生拼搏,為了家人們生活得更好,他們不惜一切,努力和堅持,最終成就商業上傲人的成績單。
反之,很多孩子出生於富有家庭,他們最缺乏的,反而是對困境的那種積極挑戰的態度,一輩子不斷去掏空祖輩們創造的財富,卻忘了前進的方向,從人生起跑線的遙遙領先,到最後一敗塗地,甚至不願意麵對自己。宇宙是公平的,你不曾全力以赴地努力,就不會看到夢想過的大門為你打開。
感恩今天的我們出生在普通家庭,感恩我們一路懷揣夢想,並為之幸福地努力著,感恩在旅途中,總能讓我們伴隨著辛苦和奔波,最後到達目的地,並幸福地感受任何人都無法取代的寶貴經歷。感謝面對挫折的勇氣和笑容,讓我們最終找到內心中最期待的自己。
雕像發出奇怪聲音
參觀盧克索西岸的途中,你會看到被稱做門農巨像的兩座巨大雕像。阿蒙霍特普三世的這兩座巨型雕像,原本坐落於他的祭廟之前,由於一些未知原因,祭廟已被摧毀。
每座巨像高約21公尺,描繪了國王阿蒙霍特普三世坐在寶座之上的情景。據傳,在公元前27年的地震中,它們受到損毀後,一座在早上會發出奇怪聲音的雕像,原因可能在於夜晚濕度以及早上太陽熱量的變化。 然而,在公元193~211年修復雕像後,這種奇妙的聲音卻永遠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