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吉:有誰幫林夕推薦諾貝爾獎去 | 中國報 China Press

朝吉:有誰幫林夕推薦諾貝爾獎去

*寄自廈門



卜狄倫(Bob Dylan)獲得諾貝爾獎,我就想到夕爺(梁文道戲稱林夕)。有誰可以幫忙把夕爺的歌詞做個彙編,然后翻譯成德文、法文、英文、西班牙,一定驚艷瑞典學院的院士。夕爺雖然自己不唱,不能以“吟唱詩人”的傳統來算,但是幾乎所有的華語歌手無不以能夠得到夕爺為他/她填一詞為榮。“夕爺詞風唯美深刻,內涵豐富雋永,自成一格,被譽為‘當代柳永’。”

余光中早年已有專文分析中國搖滾歌手崔健,分析《一無所有》的詩意。卜狄倫獲獎,當然也引起文學家以及學者的譏諷。“一名高齡嬉皮士”,著名蘇格蘭小說家威爾許(Irvine Welsh)發推特表示。

前兩天和一氣質佳,跑步健的中文系女博喝下午茶,話題就談到諾貝爾獎的意義。諾貝爾獎對我而言,就是多一個認識作家的機會。打自文學分出“通俗”與“嚴肅”之后,讀者也被迫分成高雅與庸俗。作為一個讀者嘛,我尋找的是閱讀的樂趣。這個樂趣可以是讀到自己淚流滿面,也可以是捧腹大笑,當然也可以是同時打開幾本字典、大英百科全書備著,隨時對付出現的莫名外文或專業術語。



只要感人 就是好作品

馮小剛的新片《我不是潘金蓮》發佈后,接受著名作家許知遠訪問,談到了“裝”的現象。馮小剛說:“如說我喜歡聽古典音樂,這說出來是不是臊得慌?別裝,成為了一個時代,就是這二十年的一個潮流。”這也是我們在中國熟悉的對話語境,表達自己對某個事物的喜惡判斷,同座的朋友會側目。你說你讀《紅樓夢》,他們說你裝逼(粗話,又被漂白為流行用語,寓意炫耀)。你只好假裝沒讀過,裝渣。裝得多,也就忘了自己是什么,自己要什么。

只要作品能感人,就是好作品。雅俗之分都是后話。暢銷數字能說話,雖然還是有書評人把“暢銷”跟垃圾劃上等號。閱讀的世界無限寬廣,雖然閱讀的方式已經天翻地覆的改變。出版社朋友告訴我,踏入2000年后,諾貝爾文學獎一宣佈,得獎者作品銷售熱度如夏天的冰淇淋,化得快。

董橋如是說:“我深信不論中文不論英文,文詞清淡可讀最是關鍵。然后是說故事的本領。年輕的時候我效顰,很高眉,認定文章須學、須識、須情。歲數大了漸漸看出‘故事’才是文章的命脈。”

卜狄倫獲獎實至名歸。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