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我:間接性的合作?
森行動黨與森州馬華,針對“2045年森州發展大藍圖草案”,各自提呈備忘錄給森州城市及鄉村策劃局。
雙方的提案皆符合時局的發展要求,譬如馬華從年輕華商取得靈感,瞭解到時下商圈對高覆蓋率的WIFI之需求,在現今全球講究互聯網無縫連接的社會,商圈如沒有流暢的無線網絡,等同於汽車沒有驅動的引擎,被社會遺棄是遲早的問題。
行動黨提出的六要點即教育、交通、房屋、旅遊、墳地和環境,顯見該黨有細讀草案,才能在備忘錄上提出紮實論點。
儘管這純屬概念性的發展結構規劃,唯,很多細則卻不容被忽視,更重要的一點,是政策的執行機制。
一項政策或發展規劃的目標與內容,需藉由政策執行力,才能將訴求轉換為實際的政策,民眾對政府執行力有很高期望,如何提升政策執行力,也成為人民評價政府有無在努力的標準,否則計劃寫得再宏觀華麗,卻未能付諸實行,等同政府無法兌現承諾,淪為空談。
政府應擬定檢視、跟進與監督計劃執行進度的時程,以便及時補救設計錯誤的計劃。
若當局下次再有展示整體綜合發展規劃藍圖,冀報告能羅列房屋、交通、城市規劃等方面的研究,舉例說某區的交通狀況改變後,當地未來20年的綜合情況,再列出數個專業和可行的方案,不是像這次般讓市民來“亂中打鳥”。
馬華提出無障礙設施,恰好與行動黨提及基建與人文兼顧的平衡發展不謀而合,兩者若互相融合,更見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