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華黨校與華僑大學合作 設立華人文獻資料中心 | 中國報 China Press

馬華黨校與華僑大學合作 設立華人文獻資料中心

■廖中萊(中)移交書籍給賈益民(左2),左起為黃惠康、周美芬和馬華中委拿督梅振仁。
■廖中萊(中)移交書籍給賈益民(左2),左起為黃惠康、周美芬和馬華中委拿督梅振仁。

(吉隆坡16日訊)馬華總會長拿督斯里廖中萊指出,華僑大學設立“華人華僑文獻資料中心馬華專櫃”,中國學者將可掌握更多原始文獻和相關資料,更廣更深的研究馬來西亞華人。



他說,為協助學者在未來能夠從多元視野與角度,探討馬來西亞華人或馬華公會,馬華將全面提供書籍或其他出版物,以豐富現有的文獻。

他今日見證馬華中央黨校與中國華僑大學簽署友好合作儀式致詞時指出,馬華移交首批書籍和電子檔文獻予華僑大學。

他說,近年來,許多海外學者就馬來西亞華人研究進行系統性研究工作,加上越來越多我國華青到海外深造,展開本土的研究項目。



有研究價值

“我並非賣花贊花香,馬來西亞華人確實有值得研究的價值,大馬華人和其他國家海外華人一樣,華人在當地社會落葉生根,很大程度和近代中國的危機息息相關,然而它與其他海外的社群相比,卻有其獨特性,它雖然在后殖民時代,新興民族國家的歷史進程中,屢屢受到衝擊,但是它在社會各個領域中,卻具有自成體系的能力,堅韌的發展到今天。”

他說,馬來西亞華人社會的獨特之處,在于保留華人的族群身分認同,完整保留華人的文化、傳統習俗的同時,也能與其他族群和平相處。

華僑大學校長賈益民指出,各族群對大馬文明作出貢獻,中馬兩國在早期已有往來,馬來西亞是中國在東協最大貿易夥伴國,中國也成為馬來西亞最喜歡的國家之一,

“華僑大學是中國政府創辦,馬華也和中國共產黨有建交,因此在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后,就有‘大馬帶路’的緊密合作,未來華僑大學努力為馬來西亞經濟和社會發展培養各級人才。”

移交華僑大學149項文獻

馬華公會中央黨校校長拿汀巴杜卡周美芬指出,移交首批馬華屬下所有機構的出版物,元老與黨員的出版,中肯可信的文教界及民間出版,領域涵蓋馬華(政黨、人物)、政治、經濟、文化、文學、教育、歷史共149項給中國華僑大學,以在中國華僑大學的華人華僑文獻資料中心設立馬華專櫃。

她說,黨校的干部培訓是長遠工作,不應隨領導層的更迭而出現鬆散或停滯,吸取了過去的經驗,這次黨校重啟,黨校的建設工作必須快速有效;黨校的機制必須完善;涵蓋國內外學者、專業領域人才、非政府組織與公民社會意見領袖、黨內人才、黨領袖與國陣領袖六大支柱的講師陣容必須組成;中英文課程綱要、出版課程用書與培訓視頻材料必須到位。

“我們希望在數年內初步完成,爭取在5年內將黨校列入馬華黨章,確立黨校的法定和永恆地位,並發展成具備專業規模的政治學校。”

黃惠康:促進中馬友好
馬華4方面扮要角

中國駐馬大使黃惠康指出,在促進中馬友好關係上,馬華在4方面扮演著重要橋樑角色,以及紐帶的作用,包括政府之間的高層合作、馬華與共產黨的友黨關系、馬華在馬來西亞政府內的代表,及馬華把傳承中華文化作為己任。

他說,馬華領袖在政府內閣內參與領導工作,而且與中共正在加強並且深化各個領域的工作。

他說,馬華作為華基政黨,是大馬華人在政府里的代表,若沒有馬華,大馬華人在政府中就缺乏發言權,根據最新統計,華人人口有734萬人,是一個具有鮮明文化特征的族群。

此外,他說,馬華黨校成立以來通過開設專業人文及政治科目,為馬華培養一批兼具國際視野,道義精神和專業素養的政治人才通過舉辦各種活動獲得群眾理解和認同。

“馬華黨校及中國華僑大學簽署友好合作協議,是互利共贏的協議,雙方在學術方面的資源共享,將激發產生更多有關馬中兩國國情傳承中華文化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