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輔助醫藥漸受歡迎 友族也來針炙拔罐



■黃保國

報導:和碧君

(吉隆坡16日訊)傳統輔助醫藥越來越受歡迎,近30%大馬人使用傳統療法。

大馬中醫師暨針灸聯合總會(醫總)總會長黃保國指出,華人傳統輔助醫藥越來越受友族歡迎,非正式統計,有超過30%非華裔找中醫治病,或使用針炙、拔罐等療法。

他相信,奧林匹克健兒使用拔罐療法的報導引起矚目,也可帶動本地的傳統輔助醫療,鼓勵更多非華裔使用中醫療法。

黃保國接受《中國報》專訪時指出,近年來,越來越多馬來同胞到中醫診所接受針灸、推拿及拔罐療法。

他說,根據中醫藥業者的回餽,使用中醫療法的巫裔與印裔病人,逐年增加,尤其是印裔,這與印裔相信傳統療法的想法有關。

他說,醫總沒有有關友族使用中醫療法的統計數據,但是,到其診所接受治療的友族,印裔佔30%,巫裔則有20%。

缺臨床與實習機會

根據衛生部在2015年的全國衛生與發病率統計,29.25%大馬人使用傳統輔助醫療,顯示傳統輔助醫療行業蓬勃發展。

黃保國指出,我國人民對傳統輔助醫藥服務的需求提高,使到這個行業需要更多人力資源,因此需要栽培更多合格中醫師。

“我國的中醫師培訓卻面對缺乏臨床與實習機會的問題。雖然衛生部在政府醫院設立傳統醫藥部,但是,這仍然無法應付中醫系學生的臨床與實習需求。

他說,我國沒有中醫院,而政府醫院的傳統醫藥部,並不是正式的部門,如果中醫學院每年培養200名學生,這些學生畢業后的實習計劃,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政府醫院設傳統輔助醫藥部

吳清順醫生指出, 截至2015年12月,衛生部在全國多所醫院設立14個傳統輔助醫藥部,檳州甲拋峇底醫院在2007年成立傳統輔助醫藥部,是我國第一所設立傳統醫藥部的政府醫院。

她說,該部于2012年起,將傳統輔助醫藥服務擴大至初級診所,柔佛瑪哂診所與吉蘭丹美然迪診所,是率先提供傳統輔助醫療服務的政府診所。

她說,政府醫院與診所傳統輔助醫藥部提供的服務,包括為中風病人提供馬來人傳統按摩與中醫針灸、產后護理、為慢性疾病患者、失眠者、焦慮疾病患者提供阿育吠陀按摩。

吳清順指出,規範傳統輔助醫藥的宗旨是規範這個行業,確保提供傳統輔助醫療的人士,都獲得資格認證。

她透露,根據衛生部的抽樣調查,公眾滿意政府醫院傳統輔助醫藥部門的服務,甲拋峇底醫院、布城醫院及柔佛蘇丹依斯邁醫院的評語最好。

3350醫師名單呈衛生部

黃保國指出,3350名傳統醫師的名單已呈衛生部,當中包括大約200名中醫美容的業者。

“名單中有超過15%是祖傳師授的傳統醫師,一些業者的年齡超過50歲。至于50歲以下的傳統醫師,我們通過本地與外國院校的合作,為他們進行資格認證。”

他說,傳統醫師可以通過兼讀的方式,獲取傳統技術以外的專業知識。

“至于未註冊的傳統醫師,衛生部會交給傳統輔助醫藥理事會作進一步決定。”

此外,黃保國指出,我國傳統輔助醫藥行業轉型,也帶動中醫美容業發展。

他說,目前我國有超過500人從事中醫美容業,他們主要在柔佛、巴生谷、檳城等人口稠密的地區作業。

“中醫美容目前不受傳統輔助醫藥法令約束,如果發生中醫美容疏忽、不符合安全要求的問題,消費者可以向傳統輔助醫藥理事會投訴,該委員會將會審查及決定是否採取處分行動。”

錯失機會復辦中醫學院

黃保國指出,中醫藥組織已錯過為民辦傳統中醫學院爭取繼續辦中醫課程的黃金時期。

“現在才為民辦傳統中醫學院請命,向政府爭取復辦因受到2016年傳統輔助醫藥法令約束,而停止運作的民辦中醫學院,已經太遲了。”

他說,即使成功爭取復辦中醫學院,民辦中醫學院能否與私立大學的中醫系競爭,也是一個問題。

黃保國指出,民辦中醫學院在資金、設備與師資方面,都無法與私立大學中醫系競爭。

“民辦中醫學院需靠華社支持,難與私立大學競爭,發出獎學金給學生,就是一個問題,因為要靠華社,私立大學則不愁獎學金的發出,學生也可以申請國家高等教育基金。此外,學生人數太少,也使到民辦中醫學院面對經費問題。”

30%大馬人選用中醫

衛生部傳統與輔助醫藥組主任吳清順醫生透露,近30%馬來西亞人使用傳統輔助醫療服務。

她說,根據該部在2015年的全國衛生與發病率統計,29.25%大馬人使用傳統輔助醫療,顯示傳統輔助醫療行業蓬勃發展。

“由于傳統輔助醫藥業發展迅速,並在現代醫學中扮演輔助角色,因此,衛生部成立輔助醫藥理事會,除了監督這個行業的發展,也提高政府醫院與私人領域的傳統輔助醫藥服務素質。”

吳清順接受“馬新社”訪問時指出,衛生部規定傳統輔助醫藥業者向理事會註冊,以便傳統輔助醫藥服務使用的安全與權益受到保障。

她強調,所有傳統輔助醫藥業者,必須符合當局的條件,才能註冊及獲取衛生部發出的執業證書。

“傳統輔助醫藥法令執行后,有助推動傳統輔助醫藥服務走向專業化。”

市场脉搏
更多
看影音热议更多
健康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