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若鹏:杂乱有章──我戒掉了语言洁癖
少时我对语言很执著。无论说英语华语,尽可能纯正,且严禁自己说粗话。我不只要求自己,还要求别人。后来,我改变了。
首先,自己的华语无论怎样也说不纯正,舌头就是不听使唤,要求不来。我卷舌,别人以为我舌头打结。算了。我说美国腔英语,本地人要嘛听得很辛苦,要嘛觉得我炫耀。也算了。至于粗话嘛,年纪越长越觉亲切,大概是因为遇到太多人和事,是无法用干净的语言去表达恶心。
语言的功用,在于表达讯息和情感。它是工具,遇到什么样的境况,就该用什么样的工具。会见美国的朋友,就说美国腔;见台湾朋友,阴阳上去就多注意点。在正式的场合,用礼貌的语言;和某一类好友聚会,粗话横飞其实无所谓。
马来西亚式的英语照理说是“大错特错”的,但我们就是这样说话的呀!每个社群都可能形成本身的语言习惯,你符合这个习惯,对方比较容易能把你当作自家人;反之,你要费更大的气力去突破隔阂。
以前在校园内提倡“多讲华语、少说方言”,其实不是少说,简直是禁说。于是,小时候以为方言是不好的,后来才明白不是这样,方言有方言的特色和地位。你断不会看华语版的周星驰电影,因为粤语独有的味道通通流失。遇到同乡,家乡方言一说起来,分外亲切。
但是,区分和选择使用“好”语言和“坏”语言的能力,还是要具备的,因为语言反映个人素养。(后来的我觉得,语言无分好坏,只有用得合适不合适。)举个极端例子,假如你每一句话都无法自制地必须夹杂粗口,那只会在正式场合破坏气氛和个人形象。反之,你若能说话文雅、做到(起码的)字正腔圆,对方肯定刮目相看,觉得你素养不差。美国总统奥巴马曾批评非裔美国人不说正规英语,大概也是因为这个道理。
我的魔术老师安森莱给我们上了一堂语言课,叫我印象犹深。他说,在马来西亚表演魔术,你一出场就是低下层,观众不会瞧得起你,能挽救的就是靠语言。因此,一出场就必须说比谁都完美的英语,让观众觉得你的程度远远超越他们。之后呢?和他们沟通时要一起说马来西亚式破英语!这暗示著虽然你的程度比他们高很多,但还愿意“纡尊降贵”和大伙一样,赢得尊重的同时,也更显亲切。
要建立对语言的自觉,然后才有可能进一步提升能力。这事没有捷径,还是多读、多写、多听、多说罢了。
(我是说有选择性的多读多听,尽听破语言和粗话,提升的未必是你需要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