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森美蘭頭條】三民華小引進新穎耕種法 打造魚菜共生農家樂
(芙蓉17日訊)芙蓉三民華小全國首開先河推行“魚菜共生”計劃,利用新穎的耕種方式,將校園打造為綠色環保無毒的有機農場。
該校今早正式推展“魚菜共生”計劃,引進創新的耕種概念,讓孩子以不同的方式,親自體驗耕種及養魚的樂趣。
董事長拿督陳川正透露,此計劃耗時2個月籌備,並耗資約7萬令吉打造“魚菜共生”的養殖地,同時也獲家長的鼎力支持,讓校方在無需繳付額外費用下,讓師生得以體驗當中樂趣。
他說,“魚菜共生”主要是把飼養魚類的排泄物,經過處理后,將排泄物內的營養傳送至蔬菜,過程沒有增加農藥,除了蔬菜屬于100%有機,也能讓學生了解環保概念。
他說,蔬菜收成后,學生可以將親手耕種的蔬菜帶回家品嚐,校內耕種了逾400顆生菜。
董事梁國詩指出,實行此計劃主要是去年尾校方一次的研討會中提及,碰巧遇見從事水族業的校友及專業人士,于是啟動“魚菜共生”計劃。
他說,配合該校下月主辦的森州三民藝術節,大會除了以“美”為主題設有畫展外,也將“魚菜共生”耕種及養殖“美”,融入藝術節中。
他坦言,日后健康食物的供應對社會環境是一大挑戰,“魚菜共生”能讓學生認識何謂健康食物,當然將此計劃引進學校是大膽的嘗試。
出席者包括校長黃美英、森華堂婦女組主席蔡宛親等。
分解排泄物給蔬菜營養
“魚菜共生”工程顧問張超雲指出,在“魚菜共生”計劃下,在飼養魚隻時,也會培育硝化菌,並將魚隻排泄物經過分解后,把營養成分輸送至蔬菜,而植物的根部在吸收的同時也會淨化水質,便是“魚菜共生”的循環原理。
他說,平日,大家在家中飼養的魚隻,都須不時更換水,“魚菜共生”的循環原理則無需更換水,只需定時增加水及確保水的合適度即可。一般上,蔬菜在30天至45天便可收成,不過還需依照蔬菜的種類。
校長黃美英指出,到了下月19日至22日舉辦的森州三民藝術節,所種植的蔬菜應可收成,學生屆時除了可將蔬菜帶回家,也能嘗試在家自己動手耕種。
她說,現代父母為了方便,將孩子送到住宅區附近的學校就讀,造成市區學校的學生人數逐漸減少,希望這次的計劃提高該校名聲,吸引更多家長讓孩子報讀該校。
出席者包括“魚菜共生”工程設計顧問沈偉倫、Unity Academy負責人柯洺皓等。
下個計劃養殖觀賞魚
“魚菜共生”魚缸工程顧問陳金順指出,“魚菜共生”目前屬首步驟,接下來將會以室內觀賞魚的養殖方式進行第二步驟的計劃。
他說,第二步驟概念與首步驟相同,只是把魚的品種換為觀賞魚,也可說是將植物縮小于魚缸內,讓學生從小培養及體驗種植及養殖樂趣。
他說,單是水草種類便有上百種,目前“魚菜共生”魚隻是使用非洲魚,接下來使用觀賞魚是一大邁進。
梁國詩指出,讓學生學習新穎的耕種方式,也能讓學生從中學習自我管理及自律。
他說,實際上耕種並非大家想像中的辛苦,耕種也能融入現代科技,讓其變得有趣及創新,也能讓學生明白當中原理。
他說,現代的孩子除了課業外,就是面對手機、電腦等科技,該計劃能讓學生體會並還原孩子應有的童年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