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泰王(第5篇) 泰王宣扬“适足经济”模式 小康自足好过当亚洲虎
整理:本报国际组
泰王蒲湄蓬在位期间提出“知足常乐”的小康经济理念,并借此提醒国民,不必盲目刺激经济膨胀,不要被“争当亚洲第五小龙”的想法冲昏头。
泰王“适足经济”的理念源于1974年,他说:“有人说泰国太落后、太俗气,没现代化的东西。但我们还是能自给自足,希望大家产生一种观念,那就是使泰国发展成为自给自足的社会,社会稳定,经济达到自给自足的小康形态。”
他想强调的是“知足常乐,自给自足,社会稳定”。蒲湄蓬说:“千万不要让任何人抢走这种小康社会形态。”
不屑资本主义
即便是1997年泰国发生前所未有的金融危机,大型企业纷纷倒闭,泡沫经济破裂带来骨牌效应,该年蒲湄蓬生日时再次提到“自给自足理念”。
他说:“外国的经济称为‘贸易经济’,不同于我们泰国的‘自给自足’模式,经济自给自足,当然不用怕外面的冲击,照样泰然处之。”
其他国家向资本主义靠拢,在国际贸易大棋盘上合纵连横,泰王依旧宣扬“适足经济”模式。
泰王深信,“只要我们能恢复这种经济模式,哪怕只恢复一半,或者只有四分之一,也能照样自给自足。这种改变需要时间,而且不是容易的事,也许有人急着想变回来,那从现在起开始做,就一定能在未来实现。”
泰王说:“是否当‘亚洲之虎’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我们国家的经济能自给自足,所谓的自给自足,就是能依靠自己本身的力量,扶持自己,满足自己‘知足常乐’的经济模式。”
1999年蒲湄蓬说,自给自足的条件是“知足”,减少经济上的贪婪欲念;不贪,自然不会去与其他人争利益,只要有这种价值观念,不贪、知足、诚实,人就会感到小康之福。
诗琳通继承父王的任务
深受泰王影响,泰王次女诗琳通公主也十分关注农业,她曾在与中国的交流研讨会上发表《蒲美蓬国王陛下农村发展思想》专题演讲,详细介绍泰王以培训教育促进农业发展的理念。
诗琳通公主说,泰国皇家农业计划在因地制宜,发挥农民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当前农业面临的环境污染,缺乏食品生产和卫生标准,以及新能源开发利用率低等问题。
诗琳通与泰国米之神基金会有不解的情缘,多次与创始人迪查老师会面,学习各种生态农业的知识,也亲自参与米之神基金会的糙米选种,基金会将这批由诗琳通公主挑选培育的水稻命名为“公主米”。
家族拥华人血统获赐“郑”姓
蒲湄蓬家族有中文姓氏,姓“郑”。蒲湄蓬的中文姓名是“郑固”,至于为何泰王家族有中文姓氏,则要从却克里王朝的建立开始说起。
却克里王朝,也称“曼谷王朝”,是从1782年起延续至今的泰国王室。王朝的名字源于开国君主通銮,延续至蒲湄蓬已是第九代国王。
却克里王朝建立之前,泰国曾是拥有华人血统的吞武里王朝国王郑信(泰名:丕耶.达辛,Somdet Phra Chao Taksin Maharat,1734年4月17日-1782年4月7日)的天下。同样有华人血统的通銮,是郑信从小就认识,一起长大的玩伴,堪称兄弟。郑信称王后,通銮被封为大元帅。尽管两人相差3岁,郑信还封他为王子,获赐“郑”氏。
入贡大清获封“拉玛一世”
1782年,通銮利用反国王的叛乱发动政变,推翻郑信,郑信后来被宣布为疯癫并被杀死。有另一种说法,指郑信是被政变中的乱兵杀害,通銮援救不及,自此通銮自立为王。
为了憋清“篡位”,1786年,通銮入贡大清,写信给当时的“万邦之主”乾隆皇帝,进表自称为郑信之子“郑华”,要求册封,清庭信之,封名号“拉玛一世”。
从此,每当新一任的泰王登基,都会向当时的清王朝请求册封。而册封的信件内,所用的无不是他们郑姓的中文名。
虽然往后清朝衰落,泰王不再请求中国册封,他们的中文名字还是被保留下来。
罂粟危害国民健康
山地计划大力肃毒
1963年6月间泰王蒲湄蓬曾与泰后诗丽吉到台湾友好访问4天,目的是观摩农业技术,泰国农地面积广,在泰北山区也是以务农为主,但都种植罂粟提炼鸦片及海洛英,影响国家形象和危害国民健康。
泰王听闻温带果树在地处亚热带的台湾,早有栽植成功的经验,泰方组成农业学者专家十余人访问团来台,参访梨山,见到丰硕的成果,决定请台湾协助,将泰北山区彻底改变。泰王由当时台湾驻泰大使沈昌焕转达,希望台湾给予支援。
泰王在1969年拟定“泰王山地计划”,令在泰北金三角的贫困居民停种罂粟,以高经济作物替代罂粟,既可灭贫,又可达到肃毒目的。
在台湾农技团的教导下,泰国山区居民开始种梅子、桃、梨等高经济作物,收益比种罂粟好很多,大家纷纷改种果树,除了果树之外,“泰王山地计划”还陆续发展蔬菜、茶叶、竹林、花卉、种苗等农业计划。泰北茵他侬山区由于于交通较为便利,水源又丰富,发展成花卉养殖场。如今泰北成为花卉的主要产地,曼谷的花卉市场有九成是来自泰北地区。
泰方曾在国际农业会议上公开表示,各国对泰国的农业援助,仅限于经援或选派专家草拟研究报告,唯有台湾的专家亲自在泰北山区栽种蔬果,对泰北山区居民的生活有莫大的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