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葉愛雲
海內外因素夾攻讓大馬經濟陷入動盪,我國命運受制于油價走勢、美聯儲政策及中國經濟成長,惟財政部副部長拿督李志亮安撫說,我國擁有充足的儲備,為一切外圍的不確定性因素提供緩衝空間。
《中國報》針對國內消費信心是否因為6大因素而低迷,包括消費稅、國內政治欠穩、令吉兌美元寫下逾20年最低、原產品及油價暴跌、外資流失及中國經濟放緩等,咨詢財政部的看法。
李志亮回應本報時說:“大馬是個開放及由貿易主導的國家,我們會面對雙向的資本流動,隨著美聯儲正醞釀正常化利率,大馬也難免面對資本出走或突然的資本逆轉,惟我國已為潛在的資本外流作好防範。”
李志亮強調,我國儘管資金充沛,但仍會緊密監督海外發展對國內經濟所將帶來的影響。
他指出,大馬在今年首半年錄得153億令吉淨流入(2015下半年則錄得267億令吉的淨流出),主要來自投資組合及直接投資,投資組合中的外資多用于購買債券,從去年下半年的20億令吉淨流出顯著增至淨流入246億令吉。
“這反映外資對我國財務資產仍充滿信心,尤其是大馬政府證券(MGS)、政府投資債券(GII)及Wakala全球伊斯蘭債券。”
令吉貶值不影響國債
另外,李志亮也強調,令吉貶值並不會對我國債務帶來重大影響,因為97%的政府債務都來自國內及以令吉計價。
今年上半年的直接投資則從去年下半年淨流入56億令吉增至90億令吉,反映外資流入超過資金流出海外投資,而跨國企業通過大馬子公司對內直接投資也大漲至241億令吉(去年下半年淨流入152億令吉),主要投資于服務及製造業領域。
另外,大馬企業也積極在外擴大足跡,主要投資在油氣、發電、金融服務、通訊、建築及房地產領域,截至今年6月底,大馬海外資產就達到1.6兆令吉。
中小型企業應提升效率
除了由政府採取措施促進中小型企業成長,李志亮也呼籲中小型企業應主動提升生產效率,可通過數碼化、雲端(管理)及多元管道溝通,以迅速作出反應及減少人為失誤,進而推動業務成長。
“所有工序、準備及文件發送都可自動化,從中剔除人為失誤,移除人工處理也可減輕員工的負擔,讓員工得以將時間花在其他可促進業務成長的活動上。”
“除了內部研發部門,企業也應開發新市場,融入顛覆性技術為產品及服務增值;開放創新也讓組織內外想法可以交流,共同創造新的市場及產品,協助業務增長。
“全球經濟正朝‘協同經濟’方向前進,採開放創新模式將可利惠中小型企業,而私人界也可助政府一臂之力推動中小型企業成長,如透過天使投資基金注資,中小型企業也需創新,並可通過眾籌等新方法取得所需的發展資金。”
“消費者及製造商若可減少依賴進口貨,也有助刺激國內工業及擴大經常項目的貿易順差。”
中國GDP每降1% 我國恐減0.3%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指出,中國今年經濟增長預期放緩至6.6%,明年料再減至6.2%,寫下25年來最緩慢成長;中國GDP成長每降1%,我國經濟成長恐也將減0.3個基點。
李志亮說,中國是我國最大的貿易伙伴,佔去年總貿易額的15.8%,去年大馬出口中國僅錄得10%成長,相比2010年時的19%已大幅收窄。
“中國目前已從出口、製造及投資主導轉向由國內、服務及消費為經濟成長引擎的經濟體,這段過渡期將出現低成長率,當中國經濟進入整頓期,大馬亦難獨善其身。”
他說,大馬目前和中國的貿易往來屬貿易逆差,即進口大于出口,大馬出口中國的5大產品包括電子與電器(42.3%)、化學品(12.5%)、石油產品(8.1%)、棕油(4.7%)及金屬礦石和廢金屬(5%)。
“大馬則主要從中國進口電子與電器(35.4%)、機械、家電及零件(10.9%)、化學品(8.3%)、金屬製品(7.8%)及紡織品、衣服及鞋子(7%)。”
他指出,中國未來經濟增長將更依賴服務及消費領域,我國出口商因此需將這些架構上的改變納入考量,才能持續在中國市場中分得一杯羹,本地製造商及服務供應商更應按中國消費者及當地企業需求提供合適的新產品,從中發掘新的機會。
大馬持續獲中國加碼投資
李志亮指,自東協-中國自由貿易區協議落實后,馬中經貿關係更上一層樓,並有更多中國投資者進入大馬市場,視我國為通向東協市場的大門,加上中國倡導“一帶一路”戰略,從中看好我國可持續獲中國加碼投資。
“除了柔州的依斯干達,中國投資者也通過和本地財團聯營形式建立馬中關丹產業園(MCKIP),以投資東海岸經濟特區(ECER),迄今該產業園已成功吸引97億令吉投資。”
“東海岸特區發展理事會(ECERDC)負責園內主要基礎設施,大馬Alliance Steel私人有限公司負責建設的綜合鋼鐵廠也正如火如荼進行中。”
“廣西北部灣國際港務集團有限公司也和上市公司怡保工程聯合投資30億令吉用于擴充關丹港口,將之提升為深水港,屆時該港將成大馬及中國東部地區間最快的直達航線,而關丹也將成為東海岸經濟特區的綜合工業及物流樞紐。”
李志亮透露,從2011至2015年,中國投資大馬總值高達9683億令吉,共有2萬9267項計劃獲批,包括一級工業、製造及服務業。
新興市場貨幣皆受衝擊
令吉去年大幅走貶主要受累于全球因素,包括美元因美聯儲開始正常化利率而大幅走揚、油價走低及新興經濟體成長趨緩所致,李志亮強調,馬幣也非唯一坐滑鐵盧的貨幣,自2014年底開始,多個新興市場貨幣也遭受衝擊。
他說,令吉在去年1月至9月29日間儘管貶值21.9%,更一度貶至4.4725,但至今年9月26日,令吉迄今已反彈8.5%,甚至跑贏大部份區域貨幣。
“這是因為市場對美聯儲今年內升息可能性預期降低,再者國內強勁內需支撐經濟成長、政府持續整頓財政、積極對外溝通釐清外界對大馬仍然依賴油產收入的誤解,都成功改善投資信心及吸引投資組合持續流入大馬。”
他表示,就大馬擁有強勁基本面為后盾,相信令吉未來將持續走強。
李志亮指,在今年上半年,礦業只佔大馬國內生產總值(GDP)的9.2%,相關出口也因低油氣產出而收窄27.3%,但大馬擁有多元化的經濟體,因此油價即便走低也不會對我國經濟增長帶來太大影響,多元化的出口也將持續支撐我國整體出口成長。
多元經濟層面有效支撐
我國雖面對海內外不確定因素及潛在的下行風險,包括英國脫歐造成金融市場動盪及中國經濟重整過程漫長也拖累經濟復甦力道,但李志亮強調,1997、98年亞洲金融危機時的情況並沒有在我國重演,且當前情況遠比當年來得好。
他解釋,我國經濟如今更多元、基本面及金融體系穩固,皆有效支撐大馬經濟保持彈性及持續成長;再者,推出經濟轉型執行方案(ETP)亦見成效,私人界投資佔總投資從2009年時的51.7%增至去年的65.6%。
“我國國際儲備目前企于3919億令吉(975億美元),足以融資我國8.1個月進口或相等于短期外債的1.2倍,相比1997年底,我國國際儲備只有591億令吉(217億美元),僅足夠支撐我國3.2個月的進口。”
“原產品相關領域(涵蓋石油及天然氣在內的農業及礦業)目前僅佔我國GDP的17.5%,遠低于1998年的26.9%。”
他說,今年首半年我國取得4.1%經濟成長,全年增長預測介于4%至4.5%,看好明年可持續取得增長,但1998年時我國面對的是經濟萎縮7.4%。
“通脹水平雖在落實消費稅后一度略增,但消費稅效應目前已消退及在油價走低下,截至今年7月份,我國通脹水平僅錄得1.1%,未來也預計持續受控。”
他說,我國失業率今年首半年穩企3.4%,就業人口達1412萬人,服務領域仍是最大雇主(佔60.5%),緊接其后是製造業(16.6%)及農業(11.1%);配合企業重整策略及低油價拖累,今年首8個月,遭裁退員工人數約2萬人。”
家債1.5兆增長勢頭放緩
截至今年7月,我國家債按年增5.9%至1兆592億令吉,或佔GDP的89.1%,李志亮指,家庭貸款主要來源是銀行體系、發展金融機構及公務員房屋貸款局。
“隨著2010年推出多項遏制家債措施,如第3間房產房屋貸款頂限設在70%、以債務償還率(DSR)信貸評估方式防止我國家庭過度舉債,也成功抑制炒房活動,家債增長勢頭已放緩。”
同時高企的生活開銷也讓國人在考慮是否新增債務上更為謹慎,今年首7個月,國內總家庭資產成長了453億令吉,反觀家債只成長286億令吉,資產負債比保持在2倍以上,反映我國家庭持續累積資產而非債務。
李志亮說,我國銀行體系在國家銀行的監管下已更具彈性,目前資本比率高達16.9%,超過8%最低要求;呆賬率則報1.3%,較1998年底的13.6%來得更低,顯示借貸人仍擁債務償還能力。
“無論是股市或債市,皆獲許多國內機構投資者捧場,國內資本市場是多元及平衡的,市值規模佔國內生產總值在1998年達到3.5倍,但去年已下滑至1.47倍,過去5年來也平均企于1.51倍,反映國內資本市場越加強穩。
政府持續提升經濟彈性
針對大馬經濟能否在明年重振旗鼓,李志亮雖未正面回應,但強調政府已採取多項政策來提振經濟。
他說,2017年財政預算案的主軸是“促進增長、保證財政審慎、提升人民福祉”,在考慮外在的挑戰后,政府將執行可進一步強化國內經濟彈性的政策,以加強未來的復原能力。
“政府目標也將和新經濟模式一致,即推動轉型朝高收入國、兼具包容性及可持續性的經濟體邁進。”
“為推動包容性及平衡發展,政府將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及素質;並持續著重人力開發,確保我國人民在職場上備有所需的知識及技能,而國內企業也應通過再培訓及提升員工技能,刺激生產力及提升整體價值鏈。”
“另外,政府也通過撥款來推動中小型企業發展,如營運資本擔保計劃(WCGS)、國內投資戰略基金(DISF)及高影響基金(H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