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肯:啃日子──少時夜市風景
很小的時候,夜市在我居住的社區營業時間是每逢星期四。因此,我仍然有一種抹不去的概念,即所有夜市都在星期四營業。那時候的夜市有什麼我已記不清楚,腦裡只有懸浮的各色氣球、嗚嗚作響的煤油發電機之味道,以及發出昏黃光芒的甜筒形燈泡,和人聲、鞋底與泊油路摩擦聲交織。
那時候逛夜市的夢想是得到一個氣球,卻一直沒有實現。
后來搬了家,新居社區的夜市在星期二營業。由于我住在店屋的關係,夜市就在我家對面,越過一條馬路就到了,幸福得很。雖然星期一是藍色的,但想到星期二有夜市,心裡就十分安慰,讓夜市美食填滿憂鬱的軀殼。
夜市售賣的東西價格經濟,能滿足壓抑已久的購買慾。十令吉,就可以買到蒸玉蜀黍、炒米粉、豬腸粉、豆奶、炸雞、菜頭粿等。那是至少二十年前的事了。
購買人龍排得最長的攤子,往往是夜市的精華所在。豬腸粉攤多是小型羅裡,車廂經過改裝,分格擺放豬腸粉的佐料供顧客選擇。我喜歡光顧的那家豬腸粉攤,老闆五十多歲,面對有時為先后而爭執的顧客也從容不迫,唱著歌,燙食材,鏗鏗鏗,整齊有序地切好豬腸粉,那面紅耳赤的顧客就沒了火氣,只能乖乖等著。大家都為美食妥協。
還有一家菜頭粿攤,老闆是個胖乎乎的大哥,顧客習慣口頭下訂后,回頭才來付錢領貨。有時圍觀等待的顧客太多,還阻礙了道路。苦等十五分鐘甚至更久,等來的滋味分外滿足。坦白說,那大概是最合我胃口的菜頭粿了。
還有書攤,我買了好幾年的《好學生》。那時的書攤常圍滿了人,男女老少。老闆盯著,也不敢久看不買。后來,我才知道書攤孩子是我的同班同學。買書沒有折扣,畢竟生意難做,也不好再佔便宜。
夜市是社區每週的活動點,即使不逛商場,也難抵夜市美食的魅力,總想走一趟,買兩樣小吃果腹,為街坊最大的娛樂。多年不見的熟人也會在這裡碰頭,那是另一道難以言喻的夜市風景。如果是失去聯繫的老朋友,是驚喜;如果是不堪回首的仇人,則血脈僨張,回到家心情也不能平復。夜市就是這樣,你不知道你會遇見什麼,不僅限于食物。
現在逛夜市,已不是我老家的夜市,許多國外流行的小吃都引進來,那些道地的食物漸漸式微,難免有些失落。
與精彩的台灣夜市比較,馬來西亞夜市于我而言,只在于一份鄉愁之別,便差之千里。